“三月韶光畫不成”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三月韶光畫不成”全詩
青蕪不見隋宮殿,一種垂楊萬古情。
分類:
作者簡介(王士禎)

王士禎(1634—1711),原名王士禛,字子真、貽上,號阮亭,又號漁洋山人,人稱王漁洋,謚文簡。新城(今山東桓臺縣)人,常自稱濟南人,清初杰出詩人、學者、文學家。博學好古,能鑒別書、畫、鼎彝之屬,精金石篆刻,詩為一代宗匠,與朱彝尊并稱。書法高秀似晉人。康熙時繼錢謙益而主盟詩壇。論詩創神韻說。早年詩作清麗澄淡,中年以后轉為蒼勁。擅長各體,尤工七絕。但未能擺脫明七子摹古馀習,時人誚之為“清秀李于麟”,然傳其衣缽者不少。好為筆記,有《池北偶談》、《古夫于亭雜錄》、《香祖筆記》等,然辨駁議論多錯愕、失當。
《冶春》王士禎 翻譯、賞析和詩意
《冶春》是清代文人王士禎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三月美景難以描繪,尋找春天的腳步可憐而無奈。青青的蕪草中看不到隋朝宮殿,但表達了那種垂柳樹下的千古情愫。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美好景色的追求和感嘆。雖然是三月,本應是春光明媚的時節,但作者無法將美景完美地描繪出來。他在尋找春天的過程中感到可憐和無奈。詩的后半部分提到了隋朝宮殿和垂柳樹,借景抒發了作者對歷史的懷念和對永恒情感的表達。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情感和對春天的渴望。作者通過描寫三月美景無法畫出來的情景,表達了自己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無奈。尋找春天的腳步可憐生,表明作者對春天的向往,但同時也暗示了他對現實的無奈和失望。
詩的后半部分以隋朝宮殿和垂柳樹作為意象,抒發了作者對歷史的向往和對千古情愫的表達。青蕪不見隋宮殿,表明歷史的變遷使得過去的輝煌已難以尋覓,但一種垂楊萬古情的感慨依然存在。垂柳樹象征著永恒的情感和人們對美好的追求。
整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深情的意境,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熱愛和對歷史的懷念。通過對美景的描繪和對情感的表達,詩詞給人以深情和思索的空間,展示了作者敏銳的感受力和對人世間美好事物的追求。
“三月韶光畫不成”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ě chūn
冶春
sān yuè sháo guāng huà bù chéng, xún chūn bù xiè kě lián shēng.
三月韶光畫不成,尋春步屟可憐生。
qīng wú bú jiàn suí gōng diàn, yī zhǒng chuí yáng wàn gǔ qíng.
青蕪不見隋宮殿,一種垂楊萬古情。
“三月韶光畫不成”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