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雨耕時大”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隴雨耕時大”全詩
云鴻應得度,塞馬竟如歸!
隴雨耕時大,人煙戰后微。
年年禾與黍,養得駱駝肥!
分類:
作者簡介(吳嘉紀)

吳嘉紀(1618年-1684年),字賓賢,號野人,江蘇東臺人(清代屬于揚州府泰州)。出生鹽民,少時多病,明末諸生,入清不仕,隱居泰州安豐鹽場。工于詩,其詩法孟郊﹑賈島,語言簡樸通俗,內容多反映百姓貧苦,以“鹽場今樂府”詩聞名于世,得周亮工、王士禛賞識,著有《陋軒詩集》,共收入詩歌1265首。上海古籍出版社有《吳嘉紀詩箋校》本。
《泊船觀音門十首》吳嘉紀 翻譯、賞析和詩意
《泊船觀音門十首》是清代吳嘉紀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泊船觀音門十首
山嵐中,泊船觀音門。
這里的山如同圍墻,堅固得世上罕見。
云和鴻雁能夠自由地穿越,如同馬兒回到了故鄉。
隴地上的雨水滋潤著莊稼,人們的生活在戰后漸漸恢復。
每年都有豐收的禾稼和黍子,養得駱駝肥壯。
詩意:
《泊船觀音門十首》描繪了一幅山水田園的景象,展現了自然與人類的和諧共生。詩中運用山嵐、云雁、馬兒、隴地、禾黍等意象,通過具體的景物描寫和富有節奏感的語言,傳達了作者對山川自然和農田生活的熱愛和贊美。
賞析:
這首詩詞以山嵐中泊船的場景為起點,通過描繪山和云雁的自由穿越,馬兒回歸故鄉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界中生命的順暢流動和歸宿感的追求。接著,詩人將目光轉向隴地上的雨水,它滋潤了莊稼,使人們的生活逐漸恢復正常。最后,詩人描述了每年的豐收和養育駱駝的景象,展現了農田生活的富饒和繁榮。
整首詩詞以山、云、馬、雨、禾黍等自然元素為主線,通過細膩的描繪展示了自然與人類的和諧共生。作者以樸素而富有情感的語言,表達了對自然界的贊美和對農田生活的向往。詩詞揭示了一種對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對生活的熱愛,以及對和平與繁榮的渴望。通過詩人的筆觸,讀者可以感受到山水田園的美麗和寧靜,以及人與大自然之間的深厚情感。
“隴雨耕時大”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pō chuán guān yīn mén shí shǒu
泊船觀音門十首
jí yǐ shān wèi guō, jiān wán shì suǒ xī.
即以山為郭,堅完世所稀。
yún hóng yīng de dù, sāi mǎ jìng rú guī!
云鴻應得度,塞馬竟如歸!
lǒng yǔ gēng shí dà, rén yān zhàn hòu wēi.
隴雨耕時大,人煙戰后微。
nián nián hé yǔ shǔ, yǎng dé luò tuó féi!
年年禾與黍,養得駱駝肥!
“隴雨耕時大”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九泰 (仄韻) 去聲二十一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