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粱對雨炊”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黃粱對雨炊”全詩
人間無樂歲,地下共長饑,白水當花薦,黃粱對雨炊。
莫言書寡效,今已慰哀思!
分類:
作者簡介(吳嘉紀)

吳嘉紀(1618年-1684年),字賓賢,號野人,江蘇東臺人(清代屬于揚州府泰州)。出生鹽民,少時多病,明末諸生,入清不仕,隱居泰州安豐鹽場。工于詩,其詩法孟郊﹑賈島,語言簡樸通俗,內容多反映百姓貧苦,以“鹽場今樂府”詩聞名于世,得周亮工、王士禛賞識,著有《陋軒詩集》,共收入詩歌1265首。上海古籍出版社有《吳嘉紀詩箋校》本。
《賣書祀母》吳嘉紀 翻譯、賞析和詩意
《賣書祀母》是清代吳嘉紀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母沒悲今日,兒貧過昔時。
人間無樂歲,地下共長饑,
白水當花薦,黃粱對雨炊。
莫言書寡效,今已慰哀思!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的境況和對母親的懷念之情。詩中表達了作者的悲痛之情,他的母親已經離世,他為此感到悲傷。與過去相比,詩人現在生活貧困,過去的日子要比現在好得多。他認為人間已經沒有快樂的時光,而地下的人們也經歷長期的饑餓。然而,盡管困苦,他仍然盡力以最好的方式祭奠母親,用白水代替鮮花供奉,用普通的黃米煮飯來對待雨水。最后,他告誡人們不要說書籍少有用,因為書籍可以給他帶來安慰和悲傷的思考。
賞析:
《賣書祀母》以簡練而凄美的語言抒發了詩人的感慨和思念之情。詩詞的意境深沉而內斂,通過對比詩人過去和現在的生活境況,表達了作者對母親的深深懷念。詩中的描述細膩而真摯,展現了詩人面對貧困生活時的堅韌和孝心。詩人用簡單的行動祭奠母親,以及對書籍的思考,凸顯了他對母親的深情和對人生的思考。整首詩詞情感真摯,表達了家庭情感和社會困境之間的內在聯系,引人深思。
“黃粱對雨炊”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ài shū sì mǔ
賣書祀母
mǔ méi bēi jīn rì, ér pín guò xī shí.
母沒悲今日,兒貧過昔時。
rén jiān wú lè suì, dì xià gòng zhǎng jī,
人間無樂歲,地下共長饑,
bái shuǐ dāng huā jiàn, huáng liáng duì yǔ chuī.
白水當花薦,黃粱對雨炊。
mò yán shū guǎ xiào, jīn yǐ wèi āi sī!
莫言書寡效,今已慰哀思!
“黃粱對雨炊”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