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干西角拜姮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欄干西角拜姮娥”全詩
深炷爐香登月榭,欄干西角拜姮娥。
分類:
作者簡介(王珪)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學家。祖籍成都華陽,幼時隨叔父遷居舒州(今安徽省潛山縣)。仁宗慶歷二年(1042年),王珪進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揚州,召直集賢院。歷官知制誥、翰林學士、知開封府等。神宗熙寧三年(1070年),拜參知政事。熙寧九年(1076年),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元豐五年(1082年),拜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元豐六年(1083年),封郇國公。哲宗即位,封岐國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贈太師,謚文恭。王珪歷仕三朝,典內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冊,多出其手。自執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時稱“三旨相公”。原有文集百卷,已佚。《四庫全書》輯有《華陽集》四十卷。
《宮詞》王珪 翻譯、賞析和詩意
《宮詞》是一首由宋代宮廷官員王珪所作的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晚來東殿放笙歌,
In the evening, the eastern palace releases the sound of the sheng and songs.
外院池亭得暫過。
Temporarily passing through the garden pavilion outside the palace.
深炷爐香登月榭,
The fragrance of incense rises to the moonlit pavilion,
欄干西角拜姮娥。
At the western corner of the railing, I pay homage to the goddess of the moon.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宮廷中度過的一夜。詩的第一句描述了晚上,東殿放出笙歌的聲音。笙是一種古代的管樂器,這里的笙歌可能是指宮廷中的音樂表演或慶典。第二句描述了作者在宮廷外院的池亭中暫時停留。池亭是園林中的一種建筑,常常建在湖邊或花園中,供人休息和欣賞景色。作者在這里駐足片刻,似乎是為了享受一下宮廷以外的自由和寧靜。
接下來的兩句描述了作者離開池亭,來到了一個月榭,也就是供觀賞月亮的亭子。月亮是中國文化中的重要象征,常常被用來表達思鄉之情、寄托心靈的向往。詩中的深炷爐香指的是燃燒的香爐所釋放出的濃郁香氣,使整個月榭彌漫著迷人的香氣。作者在這里登上月榭,欣賞著明亮的月光,感受著宮廷夜晚的寧靜和祥和。
最后一句描述了作者站在月榭的欄桿旁,向西角拜倒,表示對月亮女神姮娥的敬仰和崇拜。姮娥是中國傳統神話中與月亮有關的仙女,被認為是月亮的化身。通過拜倒在姮娥面前,作者表達了自己對月亮的敬畏之情,同時也表達了對這個宮廷夜晚的美好時光的珍視和感激。
整首詩以宮廷為背景,描繪了作者在宮廷中度過的一個夜晚,以及對月亮和自由的向往之情。通過對宮廷景物和文化符號的描繪,詩中展示了作者在宮廷中感受到的美好和寧靜,同時也透露出對自由和遠離宮廷束縛的渴望。
“欄干西角拜姮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ōng cí
宮詞
wǎn lái dōng diàn fàng shēng gē, wài yuàn chí tíng dé zàn guò.
晚來東殿放笙歌,外院池亭得暫過。
shēn zhù lú xiāng dēng yuè xiè, lán gàn xī jiǎo bài héng é.
深炷爐香登月榭,欄干西角拜姮娥。
“欄干西角拜姮娥”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五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