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淮水桂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風淮水桂秋”全詩
時情自輕外,天幸復臨州。
霜館殘梨曉,風淮水桂秋。
官勤詩意減,先愧謝公樓。
分類:
作者簡介(葉清臣)

葉清臣(1000─1049) 北宋名臣。字道卿,長洲人(今蘇州市)。天圣二年(1024)榜眼。歷任光祿寺丞、集賢校理,遷太常丞,進直史館。論范仲淹、余靖以言事被黜事,為仁宗采納,仲淹等得近徙。同修起居注,權三司使。知永興軍時,修復三白渠,溉田六千頃,實績顯著,后人稱頌。著作今存《述煮茶小品》等。皇祐元年卒,年五十(一作四十七)。《宋史》、《東都事略》有傳。《全宋詞》錄其詞一首。
《得請宣城府》葉清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得請宣城府》是宋代詩人葉清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理劇慙心計,承顏念遠游。
時情自輕外,天幸復臨州。
霜館殘梨曉,風淮水桂秋。
官勤詩意減,先愧謝公樓。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葉清臣游歷宣城府的心情和感受。詩人在宣城府游覽期間,感到自己的才情和文采不足以應對宮廷政務,因此感到慚愧。盡管如此,他仍然心懷遠游之情,思念遙遠的友人。他覺得時局變遷使得自己的詩文表達變得渺小,但他慶幸天意讓他再次來到宣城府,繼續寫作。他觀察到清晨霜后殘留的梨花,感受到淮河畔秋風中水邊桂樹的美景。他批評自己在官場中勤勉工作,但卻使他的詩意減退,使他感到愧對謝公樓,即古代文人雅居。
賞析:
《得請宣城府》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葉清臣對游歷宣城府的真實感受和內心體驗。詩人通過自己的情感和觀察,將自然景物與自身的心境相結合,形成了獨特的詩意。詩中表現出詩人對自己才情和文采的自我懷疑,同時也表達了對友人的思念和對官場生活的矛盾感受。通過對霜館、梨花、秋風和桂樹等景物的描繪,詩人展示了對自然美的敏感和對生活的熱愛。整首詩詞情感真摯,意境清新,既表達了詩人的個人感受,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士人生活和情感體驗的一面。
“風淮水桂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e qǐng xuān chéng fǔ
得請宣城府
lǐ jù cán xīn jì, chéng yán niàn yuǎn yóu.
理劇慙心計,承顏念遠游。
shí qíng zì qīng wài, tiān xìng fù lín zhōu.
時情自輕外,天幸復臨州。
shuāng guǎn cán lí xiǎo, fēng huái shuǐ guì qiū.
霜館殘梨曉,風淮水桂秋。
guān qín shī yì jiǎn, xiān kuì xiè gōng lóu.
官勤詩意減,先愧謝公樓。
“風淮水桂秋”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