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勝詩逾老”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景勝詩逾老”全詩
春風自無定,遠客又言歸。
景勝詩逾老,心冥語亦稀。
從來林下意,為謝北山薇。
分類:
作者簡介(葉清臣)

葉清臣(1000─1049) 北宋名臣。字道卿,長洲人(今蘇州市)。天圣二年(1024)榜眼。歷任光祿寺丞、集賢校理,遷太常丞,進直史館。論范仲淹、余靖以言事被黜事,為仁宗采納,仲淹等得近徙。同修起居注,權三司使。知永興軍時,修復三白渠,溉田六千頃,實績顯著,后人稱頌。著作今存《述煮茶小品》等。皇祐元年卒,年五十(一作四十七)。《宋史》、《東都事略》有傳。《全宋詞》錄其詞一首。
《送梵才大師歸天臺》葉清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梵才大師歸天臺》是宋代葉清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江水望不極,
楊花江面飛。
春風自無定,
遠客又言歸。
譯文:
眺望江水無盡頭,
楊花隨風飛舞江面。
春風自由自在地吹,
遠客再次表達歸心。
詩意:
這首詩以江水和楊花的景象為背景,表達了遠客思鄉的情感。江水似乎沒有盡頭,象征著遠方的歸鄉之路漫長而遙遠。楊花隨風飄揚在江面上,形成了一幅動態的畫面,也表達了遠客內心的不安和歸鄉的渴望。春風吹拂,沒有固定的方向,象征著遠客內心的矛盾和迷茫。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抒發了遠客思鄉的情感。江水和楊花都是常見的自然景物,但詩人通過細膩的描寫,賦予了它們更深層次的意義。江水的無盡頭象征著遠方的歸鄉之路,暗示了遠客的遙遠歸鄉之路。楊花飛舞在江面上,形成了一幅美麗而動態的畫面,表達了遠客內心的不安和對歸鄉的渴望。
詩中的春風沒有固定的方向,暗示了遠客內心的矛盾和迷茫。春風本應是溫暖和煦的,但在遠客心中卻變得無定,無法給予他希望和方向。這種內心的矛盾和迷茫在遠客言歸之時再次被激發和表達出來。
整首詩詞以景物描寫為主,字里行間流露出遠客的情感和思鄉之情。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詩人巧妙地表達了遠客內心的矛盾、迷茫和對歸鄉的渴望。這種表達方式使詩詞更富有意境和情感,讀者也能深入感受到遠客的心境和情感體驗。
“景勝詩逾老”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fàn cái dà shī guī tiān tāi
送梵才大師歸天臺
jiāng shuǐ wàng bù jí, yáng huā jiāng miàn fēi.
江水望不極,楊花江面飛。
chūn fēng zì wú dìng, yuǎn kè yòu yán guī.
春風自無定,遠客又言歸。
jǐng shèng shī yú lǎo, xīn míng yǔ yì xī.
景勝詩逾老,心冥語亦稀。
cóng lái lín xià yì, wèi xiè běi shān wēi.
從來林下意,為謝北山薇。
“景勝詩逾老”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九皓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