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名難立更因循”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功名難立更因循”全詩
非才不系蒼生望,收取林泉自在身。
分類:
作者簡介(李師中)
李師中(1013-1078)字誠之,楚丘(今山東曹縣)人,徙居鄆(今山東鄆城),宋代詞人。《宋史》、《東都事略》有傳。著有《珠溪詩集》,詞存《菩薩蠻》一首。
《龍隱巖》李師中 翻譯、賞析和詩意
《龍隱巖》是宋代詩人李師中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龍隱巖》
軒冕儻來仍假借,
功名難立更因循。
非才不系蒼生望,
收取林泉自在身。
中文譯文:
皇帝的威嚴和榮耀雖然暫時授給了我,
但功名難以實現,更多的是墨守成規。
并非因為缺乏才能而無法成就眾人的期望,
我只愿享受山林和泉水的自由。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一種自嘲的口吻表達了作者對功名利祿的態度。首先,詩中提到作者得到了皇帝的賞識,被授予了權力和榮耀(軒冕),但他認為這只是暫時的,并不真正屬于自己(仍假借)。作者對功名的追求并不順利,他感到自己受困于傳統的觀念和行為模式(更因循)。這里的“功名”指的是社會地位和名望,但作者認為這種追求是束縛自己的桎梏。
然而,作者并不認為自己缺乏才能是無法實現眾人的期望的原因。他認為,他并不愿意為了他人的期望而犧牲自己真實的自我。相反,他渴望追求內心真實的自由和寧靜。因此,他選擇了遠離世俗的喧囂,享受大自然的美景(林泉),并在其中找到心靈的滿足和自由。
整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對功名和社會壓力的反思,并表達了他追求內心自由和寧靜的愿望。詩中運用了對比手法,將皇帝的榮耀和社會的期望與自由和寧靜相對立,強調了作者自我追求的價值。這首詩詞表達了李師中對于自我價值和內心自由的追求,具有一定的哲理意味,也體現了宋代士人對于彼岸禪意的向往。
“功名難立更因循”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óng yǐn yán
龍隱巖
xuān miǎn tǎng lái réng jiǎ jiè, gōng míng nán lì gèng yīn xún.
軒冕儻來仍假借,功名難立更因循。
fēi cái bù xì cāng shēng wàng, shōu qǔ lín quán zì zài shēn.
非才不系蒼生望,收取林泉自在身。
“功名難立更因循”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