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浮鰍穴地中來”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水浮鰍穴地中來”全詩
山戴鰲頭天外出,水浮鰍穴地中來。
千重側崦扶搖沒,萬里分流混沌開。
分類:
作者簡介(許將)
許將,福建閩縣(今福建閩清)人。他生于北宋景祐四年(1037年),卒于宋徽宗政和元年(1111年)。嘉祐八年(1063年)中癸卯科狀元,年僅27歲,是歷史上福州地區第一個狀元。其人文武雙全,廉潔奉公,深受宋神宗和宋哲宗的器重,曾擔任明州通判、兵部侍郎、尚書右丞、尚書左丞等職。
《觀瀾亭》許將 翻譯、賞析和詩意
《觀瀾亭》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許將。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中文譯文:
危亭高處倚巖隈,
西望蒲菖海浪回。
山戴鰲頭天外出,
水浮鰍穴地中來。
千重側崦扶搖沒,
萬里分流混沌開。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美麗的自然景色。詩人站在危險的亭子上,依靠在山巖的拐角處。他向西眺望,看到蒲菖海的波浪回蕩。山脈好像戴著鰲魚頭,似乎超越了天空;水面上漂浮著鰍魚的洞穴,仿佛來自地中。山巒起伏連綿,如同巨大的云彩消失;河流分散開來,形成了混沌的景象。
詩中的"危亭"代表著一個高處,也暗示著詩人對自然景色的追求和冒險。"巖隈"描繪了山巖的形狀,突出了自然的崎嶇和壯美。"蒲菖海"是指寬廣的海洋,表達了詩人遠望的廣闊視野和無邊無際的海浪回蕩的景象。
詩中的"山戴鰲頭天外出,水浮鰍穴地中來"是以夸張的手法描繪山和水的景象。山峰高聳入云,好像超越了天空的邊界;水面上漂浮著鰍魚的洞穴,仿佛來自地底的深處。這種夸張的描寫加強了詩中山水之間的對比,形成了一種奇特而壯觀的景象。
"千重側崦扶搖沒,萬里分流混沌開"描繪了山巒和河流的景象。山巒層層疊疊,仿佛遮擋了天空,令人無法看到盡頭;河流分散開來,形成了錯綜復雜的河道,呈現出一片混沌的景象。這種描寫表達了自然界的廣袤和復雜,使讀者感受到山水之間的壯麗和神秘。
整首詩通過夸張的手法和形象的描寫,展現了大自然的壯美和神秘感。詩人以獨特的視角和豐富的想象力,將山水描繪得生動而豐富,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和審美享受。同時,詩中的山水景色也可以引發人們對自然的思考和感悟,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敬畏和贊美之情。
“水浮鰍穴地中來”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uān lán tíng
觀瀾亭
wēi tíng gāo chù yǐ yán wēi, xī wàng pú chāng hǎi làng huí.
危亭高處倚巖隈,西望蒲菖海浪回。
shān dài áo tóu tiān wài chū, shuǐ fú qiū xué dì zhōng lái.
山戴鰲頭天外出,水浮鰍穴地中來。
qiān zhòng cè yān fú yáo méi, wàn lǐ fēn liú hùn dùn kāi.
千重側崦扶搖沒,萬里分流混沌開。
“水浮鰍穴地中來”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