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方呼舞卻沾巾”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萬方呼舞卻沾巾”全詩
崇陵訪沈空遺恨,郢國憐懷若有人。
收拾金繒煩廟算,安排鐘眉頌宗臣。
小儒何敢知機事,終望君王赦奉春。
分類:
作者簡介(劉望之)
劉望之,字觀堂,四川省瀘州市合江縣人,宋紹興(1131-1162)進士。官南平軍教授,任期文化丕變,后遷秘書省正字。公余引吟,著《觀堂唱集》己失,“名重一時。”存詩、詞各一。
《讀和議成赦文作》劉望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讀和議成赦文作》是宋代劉望之創作的一首詩詞。該詩以和議成就和赦文發布為主題,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深入的思考,表達了作者對和平的向往和對君主仁政的贊美。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一紙盟書換戰塵,
萬方呼舞卻沾巾。
崇陵訪沈空遺恨,
郢國憐懷若有人。
收拾金繒煩廟算,
安排鐘眉頌宗臣。
小儒何敢知機事,
終望君王赦奉春。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和議成就和赦文發布為背景,通過描寫和議的盟書和和平的氛圍,表達了作者對和平的向往和對君主的期望。詩的開頭寫道:"一紙盟書換戰塵",將和議的重要性表現得鮮明。和議的達成揭示了長期戰亂的結束,換來了和平的局面。"萬方呼舞卻沾巾"一句,形象地描繪了人們歡慶和平的場景,表現出人們對和平的渴望和熱愛。
接著,詩中提到了崇陵和郢國,這兩個地方都有歷史上的悲痛和遺恨。"崇陵訪沈空遺恨"表達了對沈約的緬懷和對歷史遺留問題的思考。"郢國憐懷若有人"則展現了對被戰亂摧殘的地方的同情之情。
在整體氛圍渲染之后,詩人開始展現對君主的贊美和希望。"收拾金繒煩廟算,安排鐘眉頌宗臣"這兩句寫出了君主的明智和仁政,他對政務的整理和對忠臣的嘉獎昭示了他對和平的貢獻和對國家的關懷。
最后兩句"小儒何敢知機事,終望君王赦奉春"表達了作者的謙遜和對君主的期待。作者自謙自己只是一個小儒,不敢妄言政務,但他仍然希望君王能夠寬恕百姓,給予春日般的和平和希望。
通過《讀和議成赦文作》,劉望之以細膩的描寫和深入的思考,表達了對和平與仁政的向往,贊美了君主的明智和善治,同時也表達了對歷史滄桑和人民苦難的關切。整首詩詞以和平為主題,通過對和議的描繪和對君主的謳歌,展現了作者對和平與和諧社會的渴望。
“萬方呼舞卻沾巾”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ú hé yì chéng shè wén zuò
讀和議成赦文作
yī zhǐ méng shū huàn zhàn chén, wàn fāng hū wǔ què zhān jīn.
一紙盟書換戰塵,萬方呼舞卻沾巾。
chóng líng fǎng shěn kōng yí hèn, yǐng guó lián huái ruò yǒu rén.
崇陵訪沈空遺恨,郢國憐懷若有人。
shōu shí jīn zēng fán miào suàn, ān pái zhōng méi sòng zōng chén.
收拾金繒煩廟算,安排鐘眉頌宗臣。
xiǎo rú hé gǎn zhī jī shì, zhōng wàng jūn wáng shè fèng chūn.
小儒何敢知機事,終望君王赦奉春。
“萬方呼舞卻沾巾”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