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發丹心被”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雪發丹心被”全詩
言常思悟主,老更惜明時。
雪發丹心被,君恩寶劍知。
如何天不憗,直道竟何施。
分類:
作者簡介(李廌)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學家。字方叔,號德隅齋,又號齊南先生、太華逸民。漢族,華州(今陜西華縣)人。6歲而孤,能發奮自學。少以文為蘇軾所知,譽之為有“萬人敵”之才。由此成為“蘇門六君子”之一。中年應舉落第,絕意仕進,定居長社(今河南長葛縣),直至去世。文章喜論古今治亂,辨而中理。
《光祿朱卿挽詞十首》李廌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光祿朱卿挽詞十首》
朝代:宋代
作者:李廌
七十古云稀,
公忠況未衰。
言常思悟主,
老更惜明時。
雪發丹心被,
君恩寶劍知。
如何天不憗,
直道竟何施。
中文譯文:
七十歲已經是很高的年紀,
公忠之道何嘗有所減退。
他的言辭常常思考著君主的心意,
年老之際更加珍惜光明的時代。
他的發白如雪的頭發隱藏著一顆赤誠之心,
君主對他的恩澤就像一把寶劍般了解。
然而為何上天不憐憫,
直道竟然難以施展。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宋代李廌所作,題為《光祿朱卿挽詞十首》。詩中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忠誠和光明時代的思考和感慨。
首先,詩人提及自己已經七十歲高齡,表示自己已經是年邁之人,但忠誠之心未曾衰退。公忠即指忠誠,表達了作者對忠誠道德的堅守和崇尚。作者通過自己的言辭、行為和思考,不斷思悟君主的心意,執著于主公之事。
詩中還表達了作者對光明時代的珍視。他在年老之際更加惜時如金,珍惜光明繁華的時代。這體現了作者對時代變遷的感嘆和對光明未來的期許。
詩的后半部分,通過比喻和象征手法,表達了作者對君主的忠誠和對天命的思考。作者用雪發丹心被來形容自己內心的赤誠之心,表示自己的忠誠之情是堅不可摧的。君恩寶劍知指君主對作者的恩澤深刻了解,宛如一把寶劍般有效力。然而,詩人感嘆天命不可預測,為何上天不憐憫,使得詩人的忠誠無法施展。
整首詩通過簡潔而富有哲理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忠誠和時代的思考與感慨。詩人通過自身的境遇和對天命的疑問,展現了對時光的短暫和忠誠精神的崇高贊頌。
“雪發丹心被”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uāng lù zhū qīng wǎn cí shí shǒu
光祿朱卿挽詞十首
qī shí gǔ yún xī, gōng zhōng kuàng wèi shuāi.
七十古云稀,公忠況未衰。
yán cháng sī wù zhǔ, lǎo gèng xī míng shí.
言常思悟主,老更惜明時。
xuě fā dān xīn bèi, jūn ēn bǎo jiàn zhī.
雪發丹心被,君恩寶劍知。
rú hé tiān bù yìn, zhí dào jìng hé shī.
如何天不憗,直道竟何施。
“雪發丹心被”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