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約掛冠來”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豫約掛冠來”全詩
仰攀高節處,豫約掛冠來。
涼月空堂影,新霜百草荄。
凄清行樂地,履跡滿蒼苔。
分類:
作者簡介(李廌)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學家。字方叔,號德隅齋,又號齊南先生、太華逸民。漢族,華州(今陜西華縣)人。6歲而孤,能發奮自學。少以文為蘇軾所知,譽之為有“萬人敵”之才。由此成為“蘇門六君子”之一。中年應舉落第,絕意仕進,定居長社(今河南長葛縣),直至去世。文章喜論古今治亂,辨而中理。
《光祿朱卿挽詞十首》李廌 翻譯、賞析和詩意
《光祿朱卿挽詞十首》是宋代李廌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樂圃林泉好,
藤蘿蔭古臺。
仰攀高節處,
豫約掛冠來。
涼月空堂影,
新霜百草荄。
凄清行樂地,
履跡滿蒼苔。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美麗而寧靜的景象,展現了作者對自然環境的贊美和對離別的感傷之情。詩中描述了一個樂園,有茂盛的樹木和清澈的泉水,古老的平臺上被藤蘿覆蓋。在這里,作者仰望著高處的美好景色,心情暢快自在,然而他也感到離別的憂傷。涼爽的月光映照在空蕩的大廳里,新霜覆蓋了百草,行樂之地變得凄清而寂寥,作者的足跡已經被蒼苔覆蓋。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抒發離別之情,營造出一種靜謐而憂傷的氛圍。樂圃、林泉和藤蘿是美好的自然景象,給人以寧靜和安逸的感覺。作者通過仰望高處的景色,表達了自己的豪情和追求,但同時也隱含了即將離別的憂傷之情。涼月空堂影和新霜百草荄的描寫,突出了離別時的凄清和冷寂,將人們的目光引向離別和歲月的流轉。最后一句描述了作者在這個凄清而寂寥的地方留下的痕跡,暗示著離別的無奈和無法挽回的過去。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離別的思念和對歲月流轉的感慨,給人以深思和回味之情。
“豫約掛冠來”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uāng lù zhū qīng wǎn cí shí shǒu
光祿朱卿挽詞十首
lè pǔ lín quán hǎo, téng luó yīn gǔ tái.
樂圃林泉好,藤蘿蔭古臺。
yǎng pān gāo jié chù, yù yuē guà guān lái.
仰攀高節處,豫約掛冠來。
liáng yuè kōng táng yǐng, xīn shuāng bǎi cǎo gāi.
涼月空堂影,新霜百草荄。
qī qīng xíng lè dì, lǚ jī mǎn cāng tái.
凄清行樂地,履跡滿蒼苔。
“豫約掛冠來”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