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咄哉從此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咄哉從此始”全詩
我以放逐來,本非心樂只。
身止高山巔,忽忽彌半祀。
人情久自親。
況復多可喜。
坐使故鄉念,如火沃之水。
罪大不得留,今茲動行李。
昭州雖嶺南,流寓蓋均耳。
倘未還庭闈,在彼猶在此。
胡然當作離,耿耿殊不已。
物我要兼忘,咄哉從此始。
分類:
作者簡介(鄒浩)

鄒浩(1060—1111)字志完,遇赦歸里后于周線巷住處辟一園名“道鄉”,故自號道鄉居士,常州晉陵(今江蘇常州)人。生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卒於徽宗政和元年,年五十二歲。元豐五年(1082)進士,調揚州潁昌府教授。呂公著、范純仁為郡守,皆禮遇之。哲宗朝,為右正言,累上疏言事。章惇獨相用事,浩露章數其不忠,因削官,羈管新州。徽宗立,復為右正言,累遷兵部侍郎兩謫嶺表,復直龍圖閣。卒謚忠,學者稱道鄉先生。浩著《道鄉集》四十卷,《四庫總目》傳于世。
《別零陵》鄒浩 翻譯、賞析和詩意
《別零陵》是宋代詩人鄒浩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零陵原非中央之國,道路遙遠五千里。
我被流放至此,本非內心的快樂。
身處高山之巔,憂心忡忡,離家已過半年。
人情漸漸親近起來,而且還有許多可喜之處。
坐在這里讓我想起了故鄉,就像火熱澆灌著水。
由于罪行重大,不能停留,現在我要動身離開了。
雖然昭州位于嶺南,但我在這里流浪,歸宿都一樣。
倘若不能回到家庭和閨房,那么在彼處與此地都是一樣的。
胡亂地分別了,心中感慨萬千。
物事我都要一并遺忘,從此開始新的生活。
詩意:
《別零陵》描寫了詩人鄒浩被流放至零陵的心境和離別之情。詩人表達了他身處陌生的地方,心中思念家鄉的情感。盡管他在零陵已經度過了一段時間,但他仍然懷念著家鄉的親人和故土。詩人感嘆自己被流放的命運,同時也表達了對未來的期望和希望能夠重新開始的決心。
賞析:
《別零陵》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詩人的內心感受和情感。詩中通過描寫自身流放之地的陌生感和對家鄉的思念,展現了詩人的孤獨和離愁。詩人通過對故鄉的懷念,表達了對親人、故土和舊時生活的眷戀之情。然而,詩人并沒有沉溺于離別之情,而是以積極向上的態度,表示要在新的環境中重新開始,并以遺忘過去的方式來面對未來。
整首詩詞情感真摯,字句簡練,表達了詩人在離鄉背井、流離失所的境遇下的內心矛盾和對未來的期望。通過對離別和重新開始的思考,詩人傳達了一種堅強和積極的生活態度。這首詩詞不僅展現了宋代文人的離鄉思鄉情感,也反映了人類在面對變遷和逆境時的心理狀態和追求。
“咄哉從此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ié líng líng
別零陵
líng líng jù zhōng bāng, dào zǔ wǔ qiān lǐ.
零陵詎中邦,道阻五千里。
wǒ yǐ fàng zhú lái, běn fēi xīn lè zhǐ.
我以放逐來,本非心樂只。
shēn zhǐ gāo shān diān, hū hū mí bàn sì.
身止高山巔,忽忽彌半祀。
rén qíng jiǔ zì qīn.
人情久自親。
kuàng fù duō kě xǐ.
況復多可喜。
zuò shǐ gù xiāng niàn, rú huǒ wò zhī shuǐ.
坐使故鄉念,如火沃之水。
zuì dà bù dé liú, jīn zī dòng xíng lǐ.
罪大不得留,今茲動行李。
zhāo zhōu suī lǐng nán, liú yù gài jūn ěr.
昭州雖嶺南,流寓蓋均耳。
tǎng wèi hái tíng wéi, zài bǐ yóu zài cǐ.
倘未還庭闈,在彼猶在此。
hú rán dàng zuò lí, gěng gěng shū bù yǐ.
胡然當作離,耿耿殊不已。
wù wǒ yào jiān wàng, duō zāi cóng cǐ shǐ.
物我要兼忘,咄哉從此始。
“咄哉從此始”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