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浮云今止水”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昨日浮云今止水”全詩
昨日浮云今止水,誰知庵內更無邊。
分類:
作者簡介(鄒浩)

鄒浩(1060—1111)字志完,遇赦歸里后于周線巷住處辟一園名“道鄉”,故自號道鄉居士,常州晉陵(今江蘇常州)人。生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卒於徽宗政和元年,年五十二歲。元豐五年(1082)進士,調揚州潁昌府教授。呂公著、范純仁為郡守,皆禮遇之。哲宗朝,為右正言,累上疏言事。章惇獨相用事,浩露章數其不忠,因削官,羈管新州。徽宗立,復為右正言,累遷兵部侍郎兩謫嶺表,復直龍圖閣。卒謚忠,學者稱道鄉先生。浩著《道鄉集》四十卷,《四庫總目》傳于世。
《參寥示簡元規詩用其韻寄之》鄒浩 翻譯、賞析和詩意
《參寥示簡元規詩用其韻寄之》是宋代鄒浩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千巖萬壑久青天,
一缽新從淮上旋。
昨日浮云今止水,
誰知庵內更無邊。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景色壯麗的山水場景。詩人以自然景觀為背景,表達了人生的無邊界和永恒性。通過描繪山巖壑谷的壯麗景色和天空的青藍色,詩人傳達了大自然的壯美與永恒。他通過深思熟慮的語言,展示了自然界中的無限之美,以及人們在尋求永恒和超越塵世的過程中所面臨的困惑和迷茫。
賞析:
詩的第一句“千巖萬壑久青天”描繪了壯麗的山巖景觀和蔚藍的天空。巖石和山谷的數量之多顯示了壯麗景色的廣袤和無垠,而青天則象征著永恒和無限。這種景象給人一種宏偉和壯麗的感覺。
接著,詩人用“一缽新從淮上旋”來形容浮云。這里,浮云的形狀像是一碗,在淮河上飄動旋轉。這種視覺上的變化暗示了世事變幻的無常性,浮云的出現和消散象征著人世間的瞬息萬變。
第三句“昨日浮云今止水”表達了時間的流逝和事物的變化。昨天的浮云如今停在水面上,顯示了時光的流轉和事物的靜止。這種轉變提醒人們珍惜當下,因為過去已成過去,未來還未到來。
最后一句“誰知庵內更無邊”暗示了人們在追求超越塵世和追尋永恒之時的困惑。庵內指的是寺廟或禪室,它被認為是超脫塵世的地方。然而,詩人暗示庵內也同樣沒有邊界,意味著追求永恒和超越是一個無止境的過程。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自然景觀的描繪,表達了對永恒和無限的渴望以及人生的無限可能性。它提醒人們要珍惜當下,并在追求超越時保持清醒和謙遜。
“昨日浮云今止水”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ān liáo shì jiǎn yuán guī shī yòng qí yùn jì zhī
參寥示簡元規詩用其韻寄之
qiān yán wàn hè jiǔ qīng tiān, yī bō xīn cóng huái shàng xuán.
千巖萬壑久青天,一缽新從淮上旋。
zuó rì fú yún jīn zhǐ shuǐ, shéi zhī ān nèi gèng wú biān.
昨日浮云今止水,誰知庵內更無邊。
“昨日浮云今止水”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