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藜尋柏子”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杖藜尋柏子”全詩
云間萬里客,竹下一門扃。
空翠侵書帙,飛花入草亭。
杖藜尋柏子,慢火待馀馨。
分類:
《幽趣十二首》鄭剛中 翻譯、賞析和詩意
《幽趣十二首》是宋代詩人鄭剛中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幽趣無人會,
池塘又吐青。
云間萬里客,
竹下一門扃。
空翠侵書帙,
飛花入草亭。
杖藜尋柏子,
慢火待馀馨。
中文譯文:
深邃的趣味無人理解,
池塘中的水草又發出青綠。
云間漂泊的旅客千里來,
竹下的門扉緊閉。
清新的綠意滲透書帙,
飛舞的花朵進入草亭。
手扶拐杖尋找柏樹的子嗣,
慢慢地燃起火,等待余香飄溢。
詩意:
《幽趣十二首》描繪了一幅幽靜而富有趣味的景象。詩人以自然景物為背景,表達了深邃的趣味無人能夠理解。池塘中的水草生長茂盛,青翠欲滴。云間的旅客漂泊千里來到這里,但竹下的門扉卻緊閉著,沒有人能夠進入這個幽靜的世界。
詩中還描繪了一幅清新而寧靜的畫面。清翠的色彩滲透進書帙,飛舞的花朵飄入草亭,為這個幽趣的環境增添了生機和美感。詩人悠閑地拄著拐杖,在這片幽靜之地尋找柏樹的子嗣,享受著寧靜與自然之間的親密聯系。他點燃了火,慢慢地等待余香飄溢,顯得寧靜而安詳。
賞析:
《幽趣十二首》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內心深邃的趣味和對寧靜幽靜環境的向往。詩人以深沉的筆觸展示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以及在寧靜中尋找內心平靜的愿望。
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描寫手法,如池塘吐青、云間萬里客、竹下一門扃等,形象地刻畫出了幽靜的環境和詩人的心境。同時,詩中還融入了對自然的細膩觀察和對生活細節的描摹,如空翠侵書帙、飛花入草亭等,使整首詩更具生動感和藝術感。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傳達了作者對寧靜幽趣的追求和對自然的感悟。讀者在欣賞時可以感受到其中所蘊含的寧靜與美好,同時也可以從中汲取平和與寧靜的力量,體會到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意義。
“杖藜尋柏子”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ōu qù shí èr shǒu
幽趣十二首
yōu qù wú rén huì, chí táng yòu tǔ qīng.
幽趣無人會,池塘又吐青。
yún jiān wàn lǐ kè, zhú xià yī mén jiōng.
云間萬里客,竹下一門扃。
kōng cuì qīn shū zhì, fēi huā rù cǎo tíng.
空翠侵書帙,飛花入草亭。
zhàng lí xún bǎi zi, màn huǒ dài yú xīn.
杖藜尋柏子,慢火待馀馨。
“杖藜尋柏子”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