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心已出家”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無心已出家”全詩
至人觀實相,凡眼眩空花。
有障猶隨牒,無心已出家。
普賢吾日月,歸屐候晴霞。
分類:
作者簡介(馮時行)
馮時行(1100—1163)宋代狀元。字當可,號縉云,祖籍浙江諸暨(諸暨紫巖鄉祝家塢人),出生地見下籍貫考略。宋徽宗宣和六年恩科狀元,歷官奉節尉、江原縣丞、左朝奉議郎等,后因力主抗金被貶,于重慶結廬授課,坐廢十七年后方重新起用,官至成都府路提刑,逝世于四川雅安。著有《縉云文集》43卷,《易倫》2卷。
《游峨眉十一首》馮時行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游峨眉十一首》
朝代:宋代
作者:馮時行
絕嶺人人到,
空回亦大夸。
至人觀實相,
凡眼眩空花。
有障猶隨牒,
無心已出家。
普賢吾日月,
歸屐候晴霞。
中文譯文:
無論是普通的人還是虔誠的僧侶,
都紛紛來到這座險峻的峨眉山,
他們在回頭望山的時候也頗為夸贊。
但只有那些達到了境界的人,
才能真正看到事物的本質,
一般人的眼睛只能被虛幻的景象所迷惑。
即使有一些困難阻擋在前面,
也不會影響我內心的寧靜,
因為我已經心無牽掛地出家修行。
我期待著普賢菩薩的到來,
他就像是我的太陽和月亮一樣,
而我則戒除了凡塵的一切,等待著晴朗的霞光。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述了詩人游歷峨眉山的心境和體驗。峨眉山是中國著名的佛教勝地,吸引了許多朝圣者和游客前來參觀。詩人通過描繪絕嶺,表達了峨眉山的險峻之處,也提到了人們對這座山的贊美。然而,詩人認為只有那些達到了境界的人,才能真正看到事物的本質,而一般人的眼睛只會被虛幻的景象所迷惑,這可能是指人們常常只看到外表的美景而忽略了內在的意義。
詩人表達了自己內心的寧靜和出家修行的決心。即使面臨一些困難,他也不會受到影響,因為他已經擺脫了塵世的牽絆,心無掛礙地專心修行。他期待著普賢菩薩的到來,將帶來光明和智慧,猶如太陽和月亮一樣照耀他的心靈。
整首詩詞展現了詩人對佛教思想的傾慕和向往,同時也表達了對內心寧靜和超脫凡塵的追求。通過對峨眉山的描寫和對境界的思考,詩人通過這首詩詞傳達了他對人生意義和精神追求的思考。
“無心已出家”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óu é méi shí yī shǒu
游峨眉十一首
jué lǐng rén rén dào, kōng huí yì dà kuā.
絕嶺人人到,空回亦大夸。
zhì rén guān shí xiàng, fán yǎn xuàn kōng huā.
至人觀實相,凡眼眩空花。
yǒu zhàng yóu suí dié, wú xīn yǐ chū jiā.
有障猶隨牒,無心已出家。
pǔ xián wú rì yuè, guī jī hòu qíng xiá.
普賢吾日月,歸屐候晴霞。
“無心已出家”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六麻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