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若問西來意”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有人若問西來意”全詩
有人若問西來意,默默無言總是真。
分類:
作者簡介(湯思退)

湯思退(1117年—1164年),南宋宰相,字進之,號湘水,浙江景寧湯氏第七世祖。據《湯氏宗譜》記載,湯氏二世祖永高于北宋初自青田徙居劍川石笏,即今龍泉市八都鎮瀑云安田村。北宋末其曾祖父湯高由此徙龍泉縣龍門鄉湯侯門村,民國年間,該鄉被劃歸云和縣,現已變為庫區,沉沒仙宮湖中。所以湯氏稱自己系處州龍泉人。
《詠石僧》湯思退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詠石僧》是宋代湯思退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云作袈裟方石僧,
巖前獨立幾經春。
有人若問西來意,
默默無言總是真。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位石頭打造的僧人雕像。它矗立在崖前,經歷了多個春天,仿佛真正的僧人一樣。如果有人問它從西方而來的意義,它會默默無言,但這種無言卻表達了真實。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寫石頭雕像來表達哲理。詩人用“云作袈裟方石僧”這樣的形象語言,將石頭雕像比作僧人。袈裟是僧人的象征,而石頭則代表堅實、沉默和永恒。石僧獨立在巖前,經歷了多個春天,顯示出它的存在已經很久了。最后兩句表達了石僧的默默無言,但卻傳遞出真實的含義。
這首詩詞通過對石僧的描繪,表達了雖然石頭無法言語,但它所展現的堅定和真實卻是無需言語的。詩人通過對自然界中的石頭進行人性化的描繪,引發人們對存在、真實和默默無聞的思考。這樣的描寫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對于禪宗思想的關注,強調了沉默和內省的重要性。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以石僧形象表達了深邃的哲理,引發人們對存在和真實的思考。它展現了宋代文人的審美追求和內心的虔誠。
“有人若問西來意”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ǒng shí sēng
詠石僧
yún zuò jiā shā fāng shí sēng, yán qián dú lì jǐ jīng chūn.
云作袈裟方石僧,巖前獨立幾經春。
yǒu rén ruò wèn xī lái yì, mò mò wú yán zǒng shì zhēn.
有人若問西來意,默默無言總是真。
“有人若問西來意”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