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蠻商通海舶”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蠻商通海舶”全詩
怪鳥呼如鬼,癡猿立似人。
蠻商通海舶,漁戶雜江濱。
尚有鞭牛撲,紛拿起路塵。
分類:
《嶺南鞭春》范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嶺南鞭春》是宋代詩人范端臣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一辭湖上月,
三見嶺南春。
怪鳥呼如鬼,
癡猿立似人。
蠻商通海舶,
漁戶雜江濱。
尚有鞭牛撲,
紛拿起路塵。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游歷嶺南地區的景象。詩中首先提到作者告別湖上明月,表示離開了他之前所處的地方。然后,他描述了他在嶺南地區見到的春天的景色。他看到了奇怪的鳥兒叫聲如同鬼魅一般,看到了癡迷的猿猴站立得像人一樣。他還描述了海上的蠻族商人與沿江的漁民互通有無的情景。最后,他提到還有人們驅趕著牛群撲來,塵土飛揚。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嶺南地區的春天景色和人們的生活場景。通過對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觀的描繪,詩人展示了自己對嶺南地區的觀察和感受。
詩中的"一辭湖上月"表達了離開舊地的離愁別緒,意味著詩人對過去的告別和開始新的旅程。"三見嶺南春"則表明詩人在嶺南地區停留了一段時間,多次目睹了嶺南的春天景色,顯示了他對這個地方的喜愛和留戀。
詩中的描繪采用了對比手法,通過將怪鳥和癡猿與人相比較,強調了嶺南地區的異域風情和大自然的神奇之處。蠻商與漁戶的描繪則展示了嶺南地區的繁榮和多元文化。
詩的最后兩句"尚有鞭牛撲,紛拿起路塵"揭示了農牧生活的一角,生動地刻畫了勞動人民的形象和他們的辛勤勞動。
整首詩詞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了嶺南地區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觀,展示了詩人對這個地方的深深情感,并通過對比和細節的刻畫,使詩詞更加豐富多彩。
“蠻商通海舶”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ǐng nán biān chūn
嶺南鞭春
yī cí hú shàng yuè, sān jiàn lǐng nán chūn.
一辭湖上月,三見嶺南春。
guài niǎo hū rú guǐ, chī yuán lì shì rén.
怪鳥呼如鬼,癡猿立似人。
mán shāng tōng hǎi bó, yú hù zá jiāng bīn.
蠻商通海舶,漁戶雜江濱。
shàng yǒu biān niú pū, fēn ná qǐ lù chén.
尚有鞭牛撲,紛拿起路塵。
“蠻商通海舶”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