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得湘江種”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自得湘江種”全詩
怕搖枝上露,猶是淚瑯玕。
分類:
作者簡介(許及之)
許及之(?~一二○九),字深甫,溫州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進士。淳熙七年(一一八○)知袁州分宜縣(明正德《袁州府志》卷六)。以薦除諸軍審計,遷宗正簿。十五年,為拾遺。光宗受禪,除軍器監、遷太常少卿,以言者罷。紹熙元年(一一九○)除淮南東路運判兼提刑,以事貶知廬州。召除大理少卿。寧宗即位,除吏部尚書兼給事中。以諂事韓侂胄,嘉泰二年(一二○二)拜參知政事,進知樞密院兼參政。韓敗,降兩官,泉州居住。嘉定二年卒。
《班竹》許及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班竹》是宋代文人許及之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班竹》中文譯文:
自得湘江種,
禽棲不敢彈。
怕搖枝上露,
猶是淚瑯玕。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株班竹的形象和情感。班竹是一種竹子的品種,它原本生長在湘江邊上。詩人以班竹為象征,抒發了自己內心的情感和境遇。
首先,詩人說這株班竹是自己種植的,表達了他自家栽培班竹的自得之樂。這種自得之情可能是指詩人在園林中栽培植物的興趣和快樂,也可能代表了他對自然的熱愛和與自然的親近。
接著,詩人描述了班竹上棲息的鳥禽,它們不敢唱歌。這里的“禽棲不敢彈”可能有兩層意思。一方面,班竹的竹葉稀疏,不提供足夠的遮蔽和保護,鳥禽害怕被人發現而不敢唱歌。另一方面,也可以理解為詩人的境遇,他的才情受到了壓抑,無法自由發揮,像鳥禽一樣不敢展示自己的歌聲。
然后,詩人表達了班竹的脆弱和敏感。他說怕搖動班竹的枝條,生怕露出自己的淚水。這里的“怕搖枝上露”可以理解為班竹的竹葉顫動,露出珠珠淚水的意象。詩人把班竹的情感與自己的情感相比擬,暗示了他內心的柔弱和敏感,害怕被傷害和暴露自己的真實情感。
最后,詩人用“猶是淚瑯玕”來結束這首詩詞。這里的“猶是”表示仍然是,淚瑯玕指的是珍貴的珠淚。詩人通過這句話表達了自己的悲傷和珍惜之情,他似乎在暗示自己的心情與班竹的境遇相似,都是一種被壓抑和隱藏的情感。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班竹》通過描繪班竹的形象和情感,抒發了詩人內心的柔弱、敏感和壓抑的情緒。詩人通過班竹這一自然意象,表達了自己的心情和境遇,將自己的情感與班竹的形象相融合,給人一種抒發情感和表達心聲的意境。
“自得湘江種”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ān zhú
班竹
zì dé xiāng jiāng zhǒng, qín qī bù gǎn dàn.
自得湘江種,禽棲不敢彈。
pà yáo zhī shàng lù, yóu shì lèi láng gān.
怕搖枝上露,猶是淚瑯玕。
“自得湘江種”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腫 (仄韻) 去聲二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