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園舊譜今何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梨園舊譜今何在”全詩
梨園舊譜今何在,一段風流畫得成。
分類:
作者簡介(許及之)
許及之(?~一二○九),字深甫,溫州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進士。淳熙七年(一一八○)知袁州分宜縣(明正德《袁州府志》卷六)。以薦除諸軍審計,遷宗正簿。十五年,為拾遺。光宗受禪,除軍器監、遷太常少卿,以言者罷。紹熙元年(一一九○)除淮南東路運判兼提刑,以事貶知廬州。召除大理少卿。寧宗即位,除吏部尚書兼給事中。以諂事韓侂胄,嘉泰二年(一二○二)拜參知政事,進知樞密院兼參政。韓敗,降兩官,泉州居住。嘉定二年卒。
《跋諫長畫軸后五王按樂圖》許及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跋諫長畫軸后五王按樂圖》,這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許及之。以下是我為您提供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玉笛床頭取次橫,
自吹頭管按新聲。
梨園舊譜今何在,
一段風流畫得成。
譯文:
在床頭取次橫放玉笛,
自吹頭管演奏新的樂聲。
梨園舊譜現在何處,
一段風流的畫面完成了。
詩意:
這首詩以描繪玉笛演奏和畫作為主題,表達了對藝術傳承和流逝的思考。詩中通過玉笛演奏的方式,表達了作者對傳統音樂的熱愛和創新的追求。同時,他也思念過去梨園的舊譜,意味著這些傳統藝術作品在現實世界中可能已經失傳。然而,作者通過一幅畫作將這段風流的故事展現出來,使得過去的美好得以延續。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音樂和繪畫的描繪,表達了對傳統藝術的回憶和對創新的渴望。玉笛和頭管代表了古代音樂演奏的方式,作者以自吹自奏的方式彰顯了對音樂的熱情和對新聲音的追求。梨園舊譜則象征著傳統藝術的珍貴和流逝,作者對其失傳的感嘆隱含著對歷史的思考和對文化傳承的關注。
然而,詩的結尾給予了人們一絲希望。盡管梨園舊譜已經不再存在,但通過一幅畫作,作者成功地將那段風流的故事展現給觀者,使得過去的美好能夠得以傳承和延續。這種創作的力量和藝術的魅力在詩中得到了體現。
總的來說,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傳統藝術的思考和對創新的追求。通過音樂和繪畫的描繪,詩人展現了對過去的懷念和對未來的期待,以及藝術創作的力量和影響。它提醒人們珍惜傳統文化,同時也鼓勵人們在當代社會中創造出新的藝術形式。
“梨園舊譜今何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á jiàn zhǎng huà zhóu hòu wǔ wáng àn lè tú
跋諫長畫軸后五王按樂圖
yù dí chuáng tóu qǔ cì héng, zì chuī tóu guǎn àn xīn shēng.
玉笛床頭取次橫,自吹頭管按新聲。
lí yuán jiù pǔ jīn hé zài, yī duàn fēng liú huà dé chéng.
梨園舊譜今何在,一段風流畫得成。
“梨園舊譜今何在”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賄 (仄韻) 去聲十一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