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筒灌桃李”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連筒灌桃李”全詩
荷鋤剃榛蕪,連筒灌桃李。
因高筑小坡,就下鑿深淚。
杖屨日往來,居閒賴有此。
分類:
作者簡介(蔡戡)
蔡戡(1141—1182),南宋官吏。字定夫,福建仙游人,蔡襄五世孫,蔡伸嫡孫。始居武進,初以蔭補溧陽尉,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進士,累官寶謨閣直學士。七年,召試館職授秘書省正字。八年,知江陰軍。歷廣東、京西轉運刮宮,廣東、湖南提刑。淳熙十年(1183)由湖廣總領徙建康府總領,尋徙淮西總領。光宗紹熙元年(1190)為浙東提刑,召除中書門下檢正諸房公事。五年,兼知臨安府,再任湖廣總領。寧宗慶元二年(1196)知隆興府。嘉泰元年(1201)知靜江府兼廣西經略安撫使。勤政愛民,贏得清聲。生性灑脫,不肯與權奸為伍。韓侂胄掌權后,便告老還鄉。才華出眾,著作甚豐。
《新居用韓昌黎詩辛勤三十年以有此屋廬為韻》蔡戡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詞是宋代蔡戡所作,題為《新居用韓昌黎詩辛勤三十年以有此屋廬為韻》。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新居用韓昌黎詩辛勤三十年以有此屋廬為韻
旁有十畝園,荒穢久不理。
荷鋤剃榛蕪,連筒灌桃李。
因高筑小坡,就下鑿深淚。
杖屨日往來,居閒賴有此。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作者蔡戡耕耘三十年,終于有了自己的新居。旁邊有十畝的園地,但長期以來一直被荒草和污穢所遺忘。作者拿著鋤頭,清理亂草,修剪樹木,灌溉桃李花果。他為了建造房屋,高聳起小坡,甚至用淚水來鑿出地基。每天,他穿著杖和屨(指拐杖和木屐),往來于田園之間。在這個安居之地,他過著悠閑的生活。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作者艱苦耕耘三十年的辛苦努力,表達了他對居住環境的改善和新生活的喜悅之情。詩中的園地被形容為荒蕪和臟亂,這可以被理解為作者過去艱難的境遇和環境的貧瘠。然而,通過作者的辛勤努力和不懈奮斗,園地逐漸變得美好和富饒,象征著他的成就和希望。在他自己建造的新居中,他能夠享受到寧靜和舒適,并體驗到田園生活的樂趣。
詩中的"因高筑小坡,就下鑿深淚"這句話,表達了作者為了建造房屋,甚至用淚水來鑿地基的堅持和努力。這種意象豐富的描寫,展示了作者的奮斗精神和對美好生活的渴望。
整首詩詞以自然景物為背景,以描述作者的努力和收獲為主線,表達了對勞動和自然的贊美,以及對舒適家居和寧靜生活的向往。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將作者的情感與讀者分享,讓人們感受到生活的真摯和美好。
“連筒灌桃李”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īn jū yòng hán chāng lí shī xīn qín sān shí nián yǐ yǒu cǐ wū lú wèi yùn
新居用韓昌黎詩辛勤三十年以有此屋廬為韻
páng yǒu shí mǔ yuán, huāng huì jiǔ bù lǐ.
旁有十畝園,荒穢久不理。
hé chú tì zhēn wú, lián tǒng guàn táo lǐ.
荷鋤剃榛蕪,連筒灌桃李。
yīn gāo zhù xiǎo pō, jiù xià záo shēn lèi.
因高筑小坡,就下鑿深淚。
zhàng jù rì wǎng lái, jū xián lài yǒu cǐ.
杖屨日往來,居閒賴有此。
“連筒灌桃李”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