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山初入京西道”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京山初入京西道”全詩
十年來作六州長,四海共知雙鬢華。
封內半為故敵踐,路傍時問野人家。
京山初入京西道,晚景輕風旆腳斜。
分類:
作者簡介(劉光祖)
劉光祖[公元一一四二年至一二二二年]字德修,簡州陽安人。生于宋高宗紹興十二年,卒于寧宗嘉定十五年,年八十一歲,登進士第。除劍南東川節度推官。淳熙五年,(公元一一七八年)召對,論恢復事,除太學正。光宗時,為侍御史,極論道學所系。徙太府少卿,求去不已,除直秘閣潼川運判。后官至顯謨閣直學士。卒,謚文節。光祖著有后溪集十卷,《宋史本傳》傳于世。
《穿珠節》劉光祖 翻譯、賞析和詩意
《穿珠節》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劉光祖。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穿珠節,古代指的是農歷六月初六的乞巧節,也稱為穿針節。這個節日是女性們向織女乞求巧巧手藝的日子。劉光祖通過這個節日的象征,表達了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
往日房陵憐逐客,物情不覺在天涯。
譯文:曾經在房陵憐愛追隨的客人,如今物理距離已將我們分隔到了天涯。
這兩句詩表達了作者對離別的思念之情。房陵是指劉光祖的故鄉,他懷念往日和他一同離開故鄉的親友們,感嘆彼此的距離已經遙遠。
十年來作六州長,四海共知雙鬢華。
譯文:十年來在六州做官,我的雙鬢已被四海廣為知曉。
這兩句詩描述了作者在離鄉之后的官職晉升和成就。劉光祖離開故鄉十年后,已成為六州的官員,他的才華和聲名已經傳遍四海。
封內半為故敵踐,路傍時問野人家。
譯文:在封地內有許多曾經的敵人,我常常在路邊詢問野人的家。
這兩句詩揭示了作者作為官員的困境。封內指的是他所管理的地區,他發現許多敵對勢力已經得到了封賞,成為了他的下屬。他經常在路邊與普通百姓交談,希望能夠了解真實的情況。
京山初入京西道,晚景輕風旆腳斜。
譯文:我初次到京西道的京山,晚景下,輕風吹動旗幟斜飄。
這兩句詩描繪了作者來到新的職位所在的京山,觀賞晚霞的美景。晚景中,微風吹動著旗幟,給人一種寧靜和和諧的感覺。
整首詩表達了劉光祖對故鄉、親人和過去的思念之情,同時也揭示了他作為官員的心境和困惑。通過描繪離鄉之后的生活和感受,詩中展現了作者對故鄉的眷戀和對官場的疑慮。這首詩既有個人情感的抒發,也反映了當時社會和政治環境下的一些現實問題。
“京山初入京西道”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uān zhū jié
穿珠節
wǎng rì fáng líng lián zhú kè, wù qíng bù jué zài tiān yá.
往日房陵憐逐客,物情不覺在天涯。
shí nián lái zuò liù zhōu zhǎng, sì hǎi gòng zhī shuāng bìn huá.
十年來作六州長,四海共知雙鬢華。
fēng nèi bàn wèi gù dí jiàn, lù bàng shí wèn yě rén jiā.
封內半為故敵踐,路傍時問野人家。
jīng shān chū rù jīng xī dào, wǎn jǐng qīng fēng pèi jiǎo xié.
京山初入京西道,晚景輕風旆腳斜。
“京山初入京西道”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九皓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