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留遺跡界金房”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關留遺跡界金房”全詩
蜀人初向京西道,是處為家莫斷腸。
分類:
作者簡介(劉光祖)
劉光祖[公元一一四二年至一二二二年]字德修,簡州陽安人。生于宋高宗紹興十二年,卒于寧宗嘉定十五年,年八十一歲,登進士第。除劍南東川節度推官。淳熙五年,(公元一一七八年)召對,論恢復事,除太學正。光宗時,為侍御史,極論道學所系。徙太府少卿,求去不已,除直秘閣潼川運判。后官至顯謨閣直學士。卒,謚文節。光祖著有后溪集十卷,《宋史本傳》傳于世。
《詩一首》劉光祖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一首》是宋代劉光祖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嶺似頹城野日荒,
關留遺跡界金房。
蜀人初向京西道,
是處為家莫斷腸。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戰亂時期的景象,在這個時候,山嶺看起來像是倒塌的城池,原本繁榮的土地變得荒蕪。關隘留下了戰火遺跡,邊界的黃金房屋也被破壞殆盡。蜀地的人們初次遷徙到京西道,但他們心中仍然對離開家園感到痛苦。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戰亂和流離失所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戰亂時期的深切關注和思考。通過對嶺、關、金房等景物的描寫,傳達出歲月的變遷和戰爭的殘酷。詩中的蜀人象征著無辜的百姓,他們被迫離開故土,初到京西道時心中仍然難以割舍家園的思念。
整首詩以簡練的筆觸勾勒出破敗景象,給人一種戰亂帶來的凄涼和無奈的感覺。通過對景物的描寫,作者將社會動蕩和人們的遭遇融入其中,表達了對戰亂時期的關切和對家園的眷戀之情。這首詩在簡短的篇幅內展示了戰亂帶來的人間慘狀,呈現了一種深沉的思考和感慨,使讀者在感受到戰爭的殘酷同時,也能感受到詩人對和平與家園的期望和渴望。
“關留遺跡界金房”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ī yī shǒu
詩一首
lǐng shì tuí chéng yě rì huāng, guān liú yí jī jiè jīn fáng.
嶺似頹城野日荒,關留遺跡界金房。
shǔ rén chū xiàng jīng xī dào, shì chù wèi jiā mò duàn cháng.
蜀人初向京西道,是處為家莫斷腸。
“關留遺跡界金房”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