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山輝映繡衣鮮”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越山輝映繡衣鮮”全詩
濡轡按行方易地,追鋒趣召已朝天。
步趨接武星辰上,獻納依光日月邊。
到得中流須砥柱,功名事業要雙全。
分類:
作者簡介(崔與之)

崔與之(1158~1239)南宋名臣。字正子,一字正之,號菊坡,謚清獻,原籍寧都白鹿營 (今江西省寧都縣黃石鎮營底村),幼年隨父移居廣東增城,故《宋史》載其廣州人,《中國人名大辭典》載其增城(中新坑背崔屋村)人。紹熙四年(1193)進士。授潯州司法參軍,調淮西提刑司檢法官,特授廣西提點刑獄。嘉定中,權發遣揚州事、主管淮東安撫司公事,知成都府兼本路安撫使。端平元年(1234),授廣東經略安撫使兼知廣州。二年,除參知政事。三年,拜右承相兼樞密使。嘉熙三年以觀文殿大學士奉祠。著有《崔清獻公集》。
《送時漕大卿淮四檢法》崔與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時漕大卿淮四檢法》是一首宋代崔與之創作的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越山輝映繡衣鮮,
跨過山嶺,衣袂閃耀如繡,顏色鮮艷。
屈指重來是幾年。
屈起手指,回顧過去,不知已經過了幾年。
濡轡按行方易地,
濕潤韁繩,按照規程前行,轉換了地方。
追鋒趣召已朝天。
追尋鋒芒,積極應征,已經朝著天空飛揚。
步趨接武星辰上,
步履匆匆,接近了武星(指戰爭的象征)和星辰(指權勢)。
獻納依光日月邊。
獻上自己,依附于光明和權勢的日月邊際。
到得中流須砥柱,
到達中流位置,必須成為支撐的柱石。
功名事業要雙全。
追求功名和事業必須兼顧。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追求功名和事業的人的奮斗歷程。詩人通過描寫山嶺、衣袂、武星辰以及日月等意象,展示了這個人跨越困難、追尋權勢和光明的過程。詩中強調了要在追求功名和事業的道路上堅定不移,同時也要保持謙虛和執著。詩詞的節奏流暢,形象生動,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抒發了對追求成功的渴望和堅定信念。整首詩詞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感覺,鼓舞人心,激勵人們追求自己的目標,并告誡人們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要堅持原則,不忘初心。
“越山輝映繡衣鮮”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shí cáo dà qīng huái sì jiǎn fǎ
送時漕大卿淮四檢法
yuè shān huī yìng xiù yī xiān, qū zhǐ chóng lái shì jǐ nián.
越山輝映繡衣鮮,屈指重來是幾年。
rú pèi àn xíng fāng yì dì, zhuī fēng qù zhào yǐ cháo tiān.
濡轡按行方易地,追鋒趣召已朝天。
bù qū jiē wǔ xīng chén shàng, xiàn nà yī guāng rì yuè biān.
步趨接武星辰上,獻納依光日月邊。
dào de zhōng liú xū dǐ zhù, gōng míng shì yè yào shuāng quán.
到得中流須砥柱,功名事業要雙全。
“越山輝映繡衣鮮”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仄韻) 上聲十六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