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苦相妒”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風雨苦相妒”全詩
朝來小庭中,零落已無數。
魂銷梓澤國,腸斷馬嵬路。
盡日向欄干,踟躕不能去。
分類:
作者簡介(吳琚)
吳琚(約公元1189年前后在世)南宋書法家,字居父,號云壑,汴(今河南開封)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宋孝宗淳熙末前后在世。主要活動于孝宗、光宗和寧宗三朝。太寧郡王、衛王吳益之子,宋高宗吳皇后之侄。性寡嗜,日臨古帖以自娛。習吏事。乾道九年(1173)以恩蔭授臨安通判。其后歷尚書郎,鎮安軍節度使。復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寧宗時,知鄂州,再知慶元府。嘗使金,金人重其信義。位至少師,判建康府兼保守,世稱“吳七郡王”。卒,謚忠惠。
《牡丹》吳琚 翻譯、賞析和詩意
《牡丹》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吳琚。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中提到的牡丹,象征著美麗和嬌媚的花朵。詩人描繪牡丹在春天盛開的景象,但同時也說明了牡丹的遭遇。風雨的侵襲使得牡丹飄落,而人們對牡丹的美麗也嫉妒不已。
在清晨,詩人來到小庭中,發現牡丹已經零落了很多。詩人以牡丹為比喻,抒發了自己的心情。他的靈魂仿佛飄散到了遠離家鄉的地方,他的內心痛苦如同在馬嵬路上感到了劇烈的煎熬。
整日里,他倚著欄桿,猶豫不決,無法離去。這種躊躇不前的狀態,可能是因為他對家鄉的眷戀,同時也可能是因為內心的痛苦而無法遠離。
這首詩詞通過牡丹的形象,表達了詩人內心的苦悶和痛苦。牡丹的美麗和飄散的花瓣與詩人的心情形成對比,強調了人生的無常和短暫。詩人的踟躕不前和無法離去的狀態也反映了他內心的糾結和無奈。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種對美的追求與失落的情感,展現了人生的脆弱和短暫。它通過牡丹的形象,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的情感和痛苦,使人們感受到了生命的無常和悲涼。
“風雨苦相妒”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ǔ dān
牡丹
mǔ dān chéng chūn fāng, fēng yǔ kǔ xiāng dù.
牡丹乘春芳,風雨苦相妒。
zhāo lái xiǎo tíng zhōng, líng luò yǐ wú shù.
朝來小庭中,零落已無數。
hún xiāo zǐ zé guó, cháng duàn mǎ wéi lù.
魂銷梓澤國,腸斷馬嵬路。
jǐn rì xiàng lán gàn, chí chú bù néng qù.
盡日向欄干,踟躕不能去。
“風雨苦相妒”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