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處笛聲三弄斷”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何處笛聲三弄斷”全詩
云外一箏斜雁。
獨憑闌干秋滿眼。
菊花寒尚淺。
葉落香溝紅泛。
懶把新詩題怨。
何處笛聲三弄斷。
月遲簾未卷。
分類: 謁金門
《謁金門》趙廱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謁金門·天色晚》
作者:趙廱(宋代)
天色晚,云外一箏斜雁。
獨憑闌干秋滿眼,
菊花寒尚淺,葉落香溝紅泛。
懶把新詩題怨,
何處笛聲三弄斷,
月遲簾未卷。
中文譯文:
夜幕降臨,云中一抹斜飛的雁。
我獨自倚在欄桿上,秋天充滿了我的眼眸,
寒意才剛剛觸及菊花,樹葉落下,香氣漂浮在溪溝中。
我懶散地不愿寫下新的詩句,只是怨嘆著。
笛聲從何處傳來,三段曲調突然戛然而止,
月亮懶洋洋地探出簾子,還未完全卷起。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秋天傍晚的景象,以及詩人的內心感受。整首詩以景寫情,通過描繪天色、云雁、菊花和樹葉等自然景物,抒發了詩人的思緒和情感。
首先,詩人描述了天色晚的情景,暗示了一天即將結束,夜幕降臨的氛圍。接著,詩中出現了一抹飛翔的斜雁,以及秋天的景象充滿了詩人的眼睛,展現出秋天的美麗和深沉。菊花雖然已經感受到了寒意,但寒冷還不深,樹葉落下后在溪溝中泛起紅色的芬芳。這些描寫都在傳達秋天的景象,同時也暗示了詩人內心的感受。
詩人以獨自倚在欄桿上的姿態,表達了他對秋天景色的凝視和沉思。他并沒有立刻寫下新的詩句,而是感到懶散和怨嘆。這表明他在詩寫的靈感和意境之間猶豫不決,可能因為對自己的創作要求較高,或者感到詩歌無法完全表達內心的情感。
最后兩句,詩人通過描述月亮遲遲未完全卷起的簾子,暗示了夜晚的到來,同時也象征著詩人的思緒未能完全收束。詩中提到的笛聲三弄斷,可能是一種遙遠的音樂,它的來源和去向都成為一個謎,進一步增加了詩中的神秘感和無常感。
這首詩詞以簡練而凝練的語言,通過對秋天景象的描繪,展現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思緒。詩意深邃,情感真摯,給人留下了一種寂寥、迷離的意境,同時也引發了讀者對生命和自然的思考與感悟。
“何處笛聲三弄斷”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è jīn mén
謁金門
tiān sè wǎn.
天色晚。
yún wài yī zhēng xié yàn.
云外一箏斜雁。
dú píng lán gān qiū mǎn yǎn.
獨憑闌干秋滿眼。
jú huā hán shàng qiǎn.
菊花寒尚淺。
yè luò xiāng gōu hóng fàn.
葉落香溝紅泛。
lǎn bǎ xīn shī tí yuàn.
懶把新詩題怨。
hé chǔ dí shēng sān nòng duàn.
何處笛聲三弄斷。
yuè chí lián wèi juǎn.
月遲簾未卷。
“何處笛聲三弄斷”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四旱 (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