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行無復云邊訊”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雁行無復云邊訊”全詩
誰知雨化青衿日,最解風馳紫塞秋。
幕府石洪嗟不作,河陽潘岳竟成要。
雁行無復云邊訊,愁絕萱堂正白頭。
分類:
作者簡介(陳耆卿)

字壽老,號篔窗,臺州臨海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宋理宗寶慶初前后在世。受學于葉適,為適所傾服。嘉定七年,(公元一二一四年)登進士。十一年,嘗為青田縣主簿。十三年,為慶元府府學教授。官到國子監司業。耆卿著有篔窗初集三十卷,續集三十八卷,《郡齋讀書附志》以有論孟記蒙、赤城志等,并傳于世。
《代挽何知縣二首》陳耆卿 翻譯、賞析和詩意
《代挽何知縣二首》是宋代詩人陳耆卿所作的兩首詩,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第一首:
聲名動冕旒,
淵源家學自梁丘。
誰知雨化青衿日,
最解風馳紫塞秋。
中文譯文:
聲名在朝廷中很有名氣,
源遠流長的家學傳自梁丘。
誰知道雨化作了青衣官員的一天,
最適合馳騁在紫色邊塞的秋天。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代挽的形式表達了對知縣的哀悼之情。詩人首先提到了知縣的聲名在朝廷中很有影響力,他的淵源和家學源自梁丘,顯示出他的學識和背景。然而,詩人接著表達了對知縣英年早逝的痛惜之情。詩中提到,誰知道雨天變成了知縣的喪服,意味著知縣已經去世。最后兩句提到知縣逝去后的景象,他再也不能馳騁在紫色的邊塞,雁行和云邊的聯系已經斷絕,愁絕的萱堂中只剩下白發蒼蒼的知縣。
這首詩通過對知縣的贊揚和哀悼,表達了詩人對英才早逝的惋惜之情,以及時光流轉、人事如夢的主題。詩人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與知縣的命運相對照,展現了生命的脆弱和無常。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深刻的情感,給人以思索和回味。
第二首:
幕府石洪嗟不作,
河陽潘岳竟成要。
雁行無復云邊訊,
愁絕萱堂正白頭。
中文譯文:
幕府的石洪可惜沒有作為,
河陽的潘岳竟然成了要人。
雁行已不再傳達云邊的消息,
愁絕的萱堂中只剩下白發蒼蒼的人。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繼續表達了對英才早逝的哀悼之情,以及時光流轉的主題。詩人提到幕府的石洪和河陽的潘岳,暗示他們都是有才華的人物,但命運卻不盡如人意。石洪沒有發揮所長,沒有成為幕府的重要人物;而潘岳雖然有才華,但也只是默默無聞地成為了一個普通的要人。
詩中提到雁行已不再傳達云邊的消息,意味著這兩位有才華的人已經離世,再也無法向外界傳遞信息。最后兩句再次提到愁絕的萱堂中只剩下白發蒼蒼的人,強調了歲月的流轉和人事的無常。
整首詩以短小的篇幅傳遞了對英才逝去的哀傷,表達了人生的無常和命運的游移。詩人通過對比幕府和要人的命運,反映了社會中人才被埋沒和命運無常的現實,給人以深思。同時,詩歌運用了簡練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使情感更加凝練和直接,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雁行無復云邊訊”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ài wǎn hé zhī xiàn èr shǒu
代挽何知縣二首
yī dì shēng míng dòng miǎn liú, yuān yuán jiā xué zì liáng qiū.
一第聲名動冕旒,淵源家學自梁丘。
shéi zhī yǔ huà qīng jīn rì, zuì jiě fēng chí zǐ sāi qiū.
誰知雨化青衿日,最解風馳紫塞秋。
mù fǔ shí hóng jiē bù zuò, hé yáng pān yuè jìng chéng yào.
幕府石洪嗟不作,河陽潘岳竟成要。
yàn háng wú fù yún biān xùn, chóu jué xuān táng zhèng bái tóu.
雁行無復云邊訊,愁絕萱堂正白頭。
“雁行無復云邊訊”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二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