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天地黃心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不知天地黃心木”全詩
不知天地黃心木,控鶴仙人肯汝憐。
分類:
作者簡介(留元剛)
留元剛(一作綱),字茂潛,晚自號云麓子,泉州晉江(今福建泉州)人。恭子,正孫。寧宗開禧元年(一二○五)試中博學宏詞科,特賜同進士出身(《宋會要輯稿》選舉一二之二四)。嘉定元年(一二○八),除祕閣校理,二年,為太子舍人兼國史院編修官、實錄院檢討官(《南宋館閣續錄》卷九)。遷直學士院,三年,兼太子侍講,除起居舍人,以母憂去(《宋中興學士院題名錄》)。起知溫州(清乾隆《溫州府志》卷一七),移贛州,以事罷,筑圃北山以終。有《云麓集》,已佚。事見清道光《福建通志》卷一七六《留正傳》附。今錄詩七首。
《武夷九曲棹歌》留元剛 翻譯、賞析和詩意
《武夷九曲棹歌》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留元剛。以下是我為您提供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三風懸崖插匭船,
春秋八百又千年。
不知天地黃心木,
控鶴仙人肯汝憐。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武夷山的景色和歷史。"三風"指的是三股強勁的風,"懸崖插匭船"形容了險峻的山峰和峽谷間的船只。"春秋八百又千年"表達了武夷山的悠久歷史和豐富文化。接下來的兩句表達了作者對武夷山神奇的景觀和靈性的贊嘆,他認為這些奇景和神仙般的存在是否會憐惜并欣賞他的詩篇。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武夷山的自然景觀和歷史滄桑。"懸崖插匭船"形象地表達了山峰之間的險峻,給讀者帶來了一種壯麗的視覺感受。"春秋八百又千年"則強調了武夷山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底蘊,使讀者對這片土地產生了更深的敬畏之情。
在最后兩句中,作者使用了天地黃心木和控鶴仙人的形象來表達自己對武夷山神奇和靈性的推崇。天地黃心木是指武夷山上生長的珍貴樹木,象征著山中的奇珍異寶;控鶴仙人則是指在武夷山上傳說中居住的仙人,代表著山中神秘的存在。作者希望這些神奇的存在能夠欣賞他的詩作,暗示了他對自己詩篇的渴望和對讀者的期待。
總體而言,這首詩描繪了武夷山的壯麗景色和豐富的歷史文化,表達了作者對山中奇觀和靈性的贊嘆,并暗示了他對自己詩作的追求和希望。
“不知天地黃心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ǔ yí jiǔ qǔ zhào gē
武夷九曲棹歌
sān fēng xuán yá chā guǐ chuán, chūn qiū bā bǎi yòu qiān nián.
三風懸崖插匭船,春秋八百又千年。
bù zhī tiān dì huáng xīn mù, kòng hè xiān rén kěn rǔ lián.
不知天地黃心木,控鶴仙人肯汝憐。
“不知天地黃心木”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一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