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胥習懶赴衙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小胥習懶赴衙遲”全詩
市添人語當墟日,田捲車筒漫種時。
公事偶無封印早,小胥習懶赴衙遲。
閑行摸索街頭石,尋得前朝一片碑。
分類:
《偶得》趙希邁 翻譯、賞析和詩意
《偶得》是宋代趙希邁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村邑蕭條廨屋低,
茆墻缺處補荊籬。
市添人語當墟日,
田捲車筒漫種時。
公事偶無封印早,
小胥習懶赴衙遲。
閑行摸索街頭石,
尋得前朝一片碑。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村莊的景象和一位官員的閑暇時光。村莊荒涼,房屋低矮破舊,用茅草搭建的墻壁有缺口,只能用荊條修補籬笆。市集上人們的言語充斥在熙熙攘攘的日子里,田地上車輛來來往往,播種的季節漫長而繁忙。然而,官員的公務偶爾沒有封印早晨就已完成,小吏們懶散地遲到上衙辦事。在閑暇之余,官員漫步街頭,摸索著石頭,偶然發現了一塊前朝的碑文。
賞析:
《偶得》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宋代鄉村的景象和官員的生活狀態。詩詞通過對村莊的描寫,展現了農田的繁忙和市集的喧囂,形象地刻畫出鄉村的生活場景。官員的公事完成得早,小吏們則因習慣懶散而遲到,這反映了官場的一般現象。
詩詞的最后兩句“閑行摸索街頭石,尋得前朝一片碑”則給整個詩詞增添了一種意境。官員閑行于街頭,不經意間摸索著石頭,偶然發現了一塊前朝的碑文。這種偶然的發現暗示了歷史的延續和傳承,也呼應了詩詞的標題《偶得》。它傳遞了一種對過去文化的珍視和對歷史的思考。
整首詩詞以平實的語言、簡潔的句式和真實的描寫展示了宋代鄉村和官場的面貌,通過細膩的觀察和細節的描寫,使讀者能夠感受到那個時代的生活氛圍和人們的心態。
“小胥習懶赴衙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ǒu dé
偶得
cūn yì xiāo tiáo xiè wū dī, máo qiáng quē chù bǔ jīng lí.
村邑蕭條廨屋低,茆墻缺處補荊籬。
shì tiān rén yǔ dāng xū rì, tián juǎn chē tǒng màn zhǒng shí.
市添人語當墟日,田捲車筒漫種時。
gōng shì ǒu wú fēng yìn zǎo, xiǎo xū xí lǎn fù yá chí.
公事偶無封印早,小胥習懶赴衙遲。
xián xíng mō suǒ jiē tóu shí, xún dé qián cháo yī piàn bēi.
閑行摸索街頭石,尋得前朝一片碑。
“小胥習懶赴衙遲”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