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曾閉關”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古人曾閉關”全詩
有石半枕水,無窗不面山。
侵衣青靄潤,擁釣白云閒。
未許嫌幽寂,古人曾閉關。
分類:
《清發軒》趙某 翻譯、賞析和詩意
《清發軒》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趙某。下面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清發軒》
許多清意思,都在此鄉間。
有石半枕水,無窗不面山。
侵衣青靄潤,擁釣白云閒。
未許嫌幽寂,古人曾閉關。
譯文:
許多清新的意念,都在這鄉間。
有一塊石頭半作枕,沒有窗戶不面朝山。
衣衫上沾染青青露氣,懷中擁抱著釣竿,白云自在游蕩。
不必嫌棄幽寂,古人曾經閉關靜修。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鄉間的寧靜和清新的心境。詩人通過自然景色的描繪,表達了對自然環境的贊美和對寧靜生活的向往。
首先,詩中提到的“石半枕水”和“無窗不面山”揭示了詩人身處的環境,石頭作為枕頭,使得詩人更加親近自然,感受到水和山的氣息,表現出對大自然的喜愛和親近之情。
接著,詩中提到的“侵衣青靄潤”,表達了清晨的濕氣沾濕了詩人的衣袖,這種清涼的感覺帶來清新宜人的心情。
而“擁釣白云閒”則展示了詩人悠閑自得的生活態度,抱著釣竿,享受著寧靜的時光,白云隨意飄蕩,詩人也隨心所欲地自在游蕩。
最后兩句“未許嫌幽寂,古人曾閉關”表達了詩人對幽靜生活的欣然接受。詩人表示不會嫌棄寂靜,因為古人們曾經通過閉關修煉,追求內心的寧靜和境界的提升,詩人希望在這樣的環境中也能夠找到屬于自己的清新和寧靜。
總的來說,《清發軒》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寧靜生活的向往和對自然的熱愛。詩人借古人閉關修煉的經歷,表達了對清靜生活的認同和追求。整首詩意蘊含著平和寧靜的情感,帶給讀者一種清新和放松的感覺。
“古人曾閉關”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īng fā xuān
清發軒
xǔ duō qīng yì sī, dōu zài cǐ xiāng jiān.
許多清意思,都在此鄉間。
yǒu shí bàn zhěn shuǐ, wú chuāng bù miàn shān.
有石半枕水,無窗不面山。
qīn yī qīng ǎi rùn, yōng diào bái yún xián.
侵衣青靄潤,擁釣白云閒。
wèi xǔ xián yōu jì, gǔ rén céng bì guān.
未許嫌幽寂,古人曾閉關。
“古人曾閉關”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五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