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曷用慰吾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曷用慰吾人”全詩
肇茲中和節,式慶天地春。
歡酣朝野同,生德區宇均。
云開灑膏露,草疏芳河津。
歲華今載陽,東作方肆勤。
慚非熏風唱,曷用慰吾人。
分類:
作者簡介(李適)

唐德宗李適(kuò)(742年5月27日―805年2月25日),唐代宗李豫長子,唐朝第九位皇帝(除武則天和唐殤帝以外),在位二十六年(779年6月12日―805年2月25日 )。初封奉節郡王,代宗寶應元年(762年)為天下兵馬元帥,改封魯王。安史之亂平定后,拜尚書令,改封魯王、雍王。廣德二年(764年),被立為皇太子。大歷十四年(779年)五月,代宗駕崩,李適即位。李適在位前期,以強明自任,堅持信用文武百官,嚴禁宦官干政,用楊炎為相,廢租庸調制,改行“兩稅法”,頗有一番中興氣象。后任用盧杞等,政局轉壞。建中四年(783年),爆發“涇原兵變”,李適出逃奉天,后依靠李晟等平亂,但叛亂中文官武將的相繼失節與宦官集團的忠心護駕所形成的強烈反差使李適放棄了以往的觀念。執政后期,李適委任宦官為禁軍統帥,在全國范圍內增收間架、茶葉等雜稅,導致民怨日深。對藩鎮多事姑息,使其勢力日漸增強。李適在位時期,對外聯合回紇、南詔,打擊吐蕃,成功扭轉對吐蕃的戰略劣勢,為唐憲宗的“元和中興”創造了較為有利的外部環境。貞元二十一年(805年),李適于會寧殿駕崩,享壽六十四歲。謚號神武孝文皇帝,廟號德宗,葬于崇陵。李適善屬文,尤工于詩。《全唐詩》錄有其詩。
《中和節日宴百僚賜詩》李適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和節日,百官們在宴會上互贈詩作。這是一個飲宴的場合,慶祝一年中和諧美好的日子的到來。朝野上下歡樂飲宴,生氣勃勃的德行遍布天地間。云彩散開,灑下甘霖滋潤,草木疏密之間彌漫著芳香。今年的光景又迎來了陽光明媚的春天,東方大地都在充滿活力地工作。我感到慚愧,沒有像那風一樣能夠為人們帶來歡樂。
詩歌的中文譯文如下:
韶年啟仲序,
初吉諧良辰。
肇茲中和節,
式慶天地春。
歡酣朝野同,
生德區宇均。
云開灑膏露,
草疏芳河津。
歲華今載陽,
東作方肆勤。
慚非熏風唱,
曷用慰吾人。
該詩表達的是作者對于中和節日的慶祝和歡樂之情。他通過描繪飲宴場景,表現了朝野上下歡慶的景象和生機勃勃的德行。作者以自然景觀來激發讀者的聯想,描述了云散草疏的春天景色以及陽光明媚的一年,表現出對于春天和新的一年充滿期待和希望。然而,最后作者表達了對自己的失落和愧疚之情,認為自己不能像風一樣帶來快樂和慰藉給他人。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歡快祥和的畫面,表達了對中和節日慶祝的喜悅和對春天美好的向往。同時,通過作者的自省,也提醒人們要時刻注意自身的不足,更加注重自我修養。整首詩字句簡潔有力,意境清新,給人以愉悅的感覺。
“曷用慰吾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ōng hé jié rì yàn bǎi liáo cì shī
中和節日宴百僚賜詩
sháo nián qǐ zhòng xù, chū jí xié liáng chén.
韶年啟仲序,初吉諧良辰。
zhào zī zhōng hé jié, shì qìng tiān dì chūn.
肇茲中和節,式慶天地春。
huān hān cháo yě tóng, shēng dé qū yǔ jūn.
歡酣朝野同,生德區宇均。
yún kāi sǎ gāo lù, cǎo shū fāng hé jīn.
云開灑膏露,草疏芳河津。
suì huá jīn zài yáng, dōng zuò fāng sì qín.
歲華今載陽,東作方肆勤。
cán fēi xūn fēng chàng, hé yòng wèi wú rén.
慚非熏風唱,曷用慰吾人。
“曷用慰吾人”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