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無辜受割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林下無辜受割刑”全詩
世間有器蒙鮮節,林下無辜受割刑。
斫壞孫枝難老大,摧殘去榦易凋零。
退思禹貢周征日,未必如今稅不征。
分類:
作者簡介(蕭崱)
蕭崱,字則山,號大山,臨江軍新喻(今江西新馀)人。泰來兄。理宗紹定五年(一二三二)進士。以史館校勘遷武學博士,進太府丞。有《大山集》,已佚。明嘉靖《臨江府志》卷六有傳。
《漆》蕭崱 翻譯、賞析和詩意
《漆》
天以晶華累爾形,
千夫斂鍔可曾停。
世間有器蒙鮮節,
林下無辜受割刑。
斫壞孫枝難老大,
摧殘去榦易凋零。
退思禹貢周征日,
未必如今稅不征。
中文譯文:
天空以晶瑩的露珠覆蓋著你的形態,
千夫斂刃是否曾停下。
世間有些器物遭受了罕見的節制,
而林中的無辜之物卻遭受割刑。
砍伐破壞了孫子枝干的難以復原,
摧殘使得樹干易于凋零。
回想起禹貢和周朝的征稅時代,
也許如今的稅收并非不公平。
詩意解讀:
這首詩詞《漆》是宋代詩人蕭崱創作的作品。詩人以漆作為隱喻,表達了對自然界和社會現象的思考。
詩中的"天以晶華累爾形"描述了天空上的露珠,它們晶瑩剔透,覆蓋在形態之上。這里可以理解為自然界的美麗和神秘。
接下來的"千夫斂鍔可曾停"揭示出人類對自然界的干擾和破壞。"千夫斂鍔"表示千百人的刀劍,意味著砍伐和破壞。詩人問道,是否曾有人停止過這種行為,暗指人類對自然資源的過度開發和浪費。
詩詞中提到了"世間有器蒙鮮節",指出有些器物受到珍貴的節制和保護,可能暗指人類對珍貴資源的保護和利用。而"林下無辜受割刑"則表達了對自然界中無辜生物受到破壞和傷害的遺憾和憤慨。
接下來的幾句"斫壞孫枝難老大,摧殘去榦易凋零"進一步強調了對自然破壞的后果。孫枝指樹木的新生枝條,如果被砍伐破壞,很難再生長起來。去榦指樹干被砍伐后易于凋零,折盡。
最后兩句"退思禹貢周征日,未必如今稅不征"則從歷史角度反思征稅制度。禹貢和周朝都對人民進行過征稅,詩人通過這一點提出了一個問題:現在的稅收制度是否真的公平和合理,是否存在不公平的征稅現象。
整首詩以漆喻人類與自然的關系,表達了對自然破壞和資源浪費的憂慮,并反思了社會制度的公平性。詩人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喚起讀者對自然保護和社會公正的思考。
“林下無辜受割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ī
漆
tiān yǐ jīng huá lèi ěr xíng, qiān fū liǎn è kě zēng tíng.
天以晶華累爾形,千夫斂鍔可曾停。
shì jiān yǒu qì méng xiān jié, lín xià wú gū shòu gē xíng.
世間有器蒙鮮節,林下無辜受割刑。
zhuó huài sūn zhī nán lǎo dà, cuī cán qù gàn yì diāo líng.
斫壞孫枝難老大,摧殘去榦易凋零。
tuì sī yǔ gòng zhōu zhēng rì, wèi bì rú jīn shuì bù zhēng.
退思禹貢周征日,未必如今稅不征。
“林下無辜受割刑”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