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深處無人跡”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梅花深處無人跡”全詩
梅花深處無人跡,明月一枝霜外斜。
分類:
作者簡介(陳合)
陳合字維善,號中山。福建長樂東隅人,貫岱邊。淳佑四年 (1244) 甲辰進士。淳佑中,拜翰林學士、國子祭酒、工部尚書、同僉樞密院事,一時敕諭、制冊皆出其手,儕輩咸服其能。后坐廖瑩中事免官歸里。官終宣奉大夫、資政殿學士。合為六平山開山初祖,嘗啟溪山泉石之勝,營造天地四方宇。與太博陳俞、所翁陳容相投契,常優游陶情于六平山水間,并寓居于邑東隅(今東關街儒英巷)。卒謚文惠,葬于光俗里唐官山(今屬營前鎮長限村)。其手書"第一小有洞天",筆力流暢,字跡至今猶存。為縣級保護文物。
《題龜峰詞后》陳合 翻譯、賞析和詩意
《題龜峰詞后》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陳合。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西晉風流自一家,
憶君魂夢到梅花。
梅花深處無人跡,
明月一枝霜外斜。
詩意:
這首詩以西晉時期著名的文學家陶淵明為題材,表達了詩人對陶淵明的景仰和回憶。詩人在回憶中,仿佛看到了陶淵明的精神在梅花之中蘇醒。梅花深處沒有人的足跡,只有孤獨地綻放著,而明亮的月光斜照在一支梅枝上,映照出霜的美麗。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陶淵明的追憶,表達了對他風流才子形象的贊美和景仰之情。西晉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文化繁榮時期,陶淵明是當時的杰出代表之一,他以其獨特的文學才華和清新的詩風被后人所推崇。詩人通過描繪梅花和明月的景象,巧妙地表達了對陶淵明精神的懷念和敬仰之情。
詩中的梅花象征著陶淵明,梅花在寒冷的冬季中依然能夠綻放,具有堅韌不拔的精神象征。梅花深處無人跡,表示陶淵明在他所處的時代中是獨樹一幟的存在,他的思想和作品與眾不同。明亮的月光映照在梅枝上,象征著詩人對陶淵明的敬仰如明月之光一般照耀著他的心靈。
整首詩詞簡潔流暢,運用了自然景物的描寫來表達作者對陶淵明的崇敬之情。通過對梅花和月光的描繪,詩人將陶淵明的精神與自然景物相融合,營造出一種寂靜而優美的意境。同時,詩中對陶淵明的稱呼“君”也顯示出作者對他的尊敬和推崇之意。
總之,這首詩詞通過對陶淵明的追憶,以梅花和明月為意象,表達了作者對陶淵明精神的敬仰和贊美之情,展現了詩人對西晉文化的向往和對陶淵明才情的景仰。
“梅花深處無人跡”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guī fēng cí hòu
題龜峰詞后
xī jìn fēng liú zì yī jiā, yì jūn hún mèng dào méi huā.
西晉風流自一家,憶君魂夢到梅花。
méi huā shēn chù wú rén jī, míng yuè yī zhī shuāng wài xié.
梅花深處無人跡,明月一枝霜外斜。
“梅花深處無人跡”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