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須秉燭游清夜”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正須秉燭游清夜”全詩
無繩可系西沈日,有水皆隨東逝波。
妄想已空騎鶴夢,榮生亦厭飯牛歌。
正須秉燭游清夜,轉眼蘭亭舊永和。
分類:
《春日雜興》胡仲弓 翻譯、賞析和詩意
《春日雜興》是宋代胡仲弓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花柳村村奈老何,
一春門巷斷經過。
無繩可系西沈日,
有水皆隨東逝波。
妄想已空騎鶴夢,
榮生亦厭飯牛歌。
正須秉燭游清夜,
轉眼蘭亭舊永和。
中文譯文:
花柳村村奈老何,
一春門巷斷經過。
無繩可系西沈日,
有水皆隨東逝波。
妄想已空騎鶴夢,
榮生亦厭飯牛歌。
正須秉燭游清夜,
轉眼蘭亭舊永和。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春日為背景,描繪了一種對時光流轉的感慨和對人生變遷的思考。
首句“花柳村村奈老何”,表達了時間的無情和歲月的流逝。花柳村的景色不再如年少時那般美好,作者對老去的感嘆和無奈之情溢于言表。
接著,“一春門巷斷經過”,暗示人生的短暫和轉瞬即逝。時間如同門巷一樣,轉眼間就已經過去,不可挽留。
下一句“無繩可系西沈日,有水皆隨東逝波”,通過自然景觀的描繪,表達了日月流轉的無法阻擋。西方的太陽沉落,東方的水流隨波逝去,無論是光陰還是生命,都無法停滯不前。
接下來的兩句“妄想已空騎鶴夢,榮生亦厭飯牛歌”,抒發了對虛幻欲望和世俗浮華的厭倦。騎鶴是道家傳說中的仙人行為,象征著追求超脫塵世的理想。作者認識到這種妄想已經成為空幻的夢境,對于追逐名利的榮華富貴也感到疲倦。
最后兩句“正須秉燭游清夜,轉眼蘭亭舊永和”,表達了對于內心追求的呼喚。作者希望能夠在寧靜的夜晚,獨自持燭游覽,尋找內心的寧和與永恒。蘭亭是蘭亭集序的典故,象征著高雅的文化和境界,作者希望能回到純粹的精神追求中。
整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傳達了對光陰流逝的感慨以及對追求虛幻欲望的反思,表達了對內心寧靜與永恒的向往。胡仲弓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對比人生境遇,展示了對于人生意義的深思和追求。
“正須秉燭游清夜”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ūn rì zá xìng
春日雜興
huā liǔ cūn cūn nài lǎo hé, yī chūn mén xiàng duàn jīng guò.
花柳村村奈老何,一春門巷斷經過。
wú shéng kě xì xī shěn rì, yǒu shuǐ jiē suí dōng shì bō.
無繩可系西沈日,有水皆隨東逝波。
wàng xiǎng yǐ kōng qí hè mèng, róng shēng yì yàn fàn niú gē.
妄想已空騎鶴夢,榮生亦厭飯牛歌。
zhèng xū bǐng zhú yóu qīng yè, zhuǎn yǎn lán tíng jiù yǒng hé.
正須秉燭游清夜,轉眼蘭亭舊永和。
“正須秉燭游清夜”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二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