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悟真空自不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才悟真空自不空”全詩
那知本覺從何覺,才悟真空自不空。
若有相時元說夢,到無言處卻收功。
一鉤月上星三點,汝向西床我面東。
分類:
作者簡介(文及翁)
文及翁(生卒年不詳)字時學,號本心,綿州(今四川綿陽)人,徙居吳興(今浙江湖州)。寶祐元年(1253)中一甲第二名進士,為昭慶軍節度使掌書記。景定三年(1262),以太學錄召試館職,言公田事,有名朝野。除秘書省正字,歷校書郎、秘書郎、著作佐郎、著作郎。咸淳元年(1265)六月,出知漳州。四年,以國子司業,為禮部郎官兼學士院權直兼國史院編修官、實錄院檢討官。年末,以直華文閣知袁州。德祐初,官至資政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元兵將至,棄官遁去。入元,累征不起。有文集二十卷。不傳。《全宋詞》據《錢塘遺事》卷一輯其詞一首。
《和東坡韻二首》文及翁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東坡韻二首》是宋代文及翁所作的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中文譯文:
身滿華嚴法界中,
香廚底事感天童。
那知本覺從何覺,
才悟真空自不空。
若有相時元說夢,
到無言處卻收功。
一鉤月上星三點,
汝向西床我面東。
詩詞的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佛教的法界為背景,表達了詩人的內心感悟和對禪宗思想的領悟。
詩的前兩句描述了詩人身臨華嚴法界,感受到香廚中事物的神奇,暗示著他對佛法的鉆研和體悟。華嚴法界是佛教中的一個概念,表示一切事物都是互相依存、相互滲透的。
第三、四句借用佛教的概念,表達了詩人對本覺與真空的領悟。本覺是佛教中指人的本性或本源,真空則表示事物的本質為空。詩人通過領悟,意識到本覺本來就是真空,沒有實體可言。
接下來的兩句表達了詩人在領悟中的境界轉變。相時元說夢指的是佛教中的相時法,即夢幻般的現象世界。詩人在境界提升后,不再被表象所迷惑,達到無言的境地,并開始修行回歸本覺。
最后兩句以月亮和星星的形象勾勒出詩人與讀者之間的情景。西床和東面象征兩人相對而坐,以詩人面向東方,讀者面向西方,意味著他們有著共同的修行目標,但各自的修行道路不同。
這首詩詞通過佛教的思想和意象,表達了詩人對禪宗思想的領悟和對人生境界的追求。詩人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自己的修行歷程和心靈境界的變化,給人以深思和啟迪。
“才悟真空自不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dōng pō yùn èr shǒu
和東坡韻二首
shēn mǎn huá yán fǎ jiè zhōng, xiāng chú dǐ shì gǎn tiān tóng.
身滿華嚴法界中,香廚底事感天童。
nǎ zhī běn jué cóng hé jué, cái wù zhēn kōng zì bù kōng.
那知本覺從何覺,才悟真空自不空。
ruò yǒu xiāng shí yuán shuō mèng, dào wú yán chù què shōu gōng.
若有相時元說夢,到無言處卻收功。
yī gōu yuè shàng xīng sān diǎn, rǔ xiàng xī chuáng wǒ miàn dōng.
一鉤月上星三點,汝向西床我面東。
“才悟真空自不空”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仄韻) 去聲一送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