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道正山林”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吾道正山林”全詩
諸公自才杰,吾道正山林。
紫蓋三年綠,滄波萬里心。
長安豈無路,塵起汙瑤簪。
分類:
《送季庸奉祠歸里》蕭元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季庸奉祠歸里》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蕭元之。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昭代昌文化,無人嘆陸沈。
諸公自才杰,吾道正山林。
紫蓋三年綠,滄波萬里心。
長安豈無路,塵起汙瑤簪。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一個送別季庸返鄉的場景。詩人通過對季庸的贊美和自省,表達了自己對于仕途和歸隱之間的選擇的思考。
賞析:
首先,詩中的“昭代昌文化,無人嘆陸沈”表達了對于時代的評價。昭代是指唐朝,昌文化則指昌黎文化,意為文化繁盛的時代。而陸沈是指陸游和沈括,兩位有才華的文人。詩中說無人嘆息陸沈,可能是對當時文化狀況的不滿,認為時代沒有給予文人應有的重視和賞識。
接著,詩人表達了自己對于歸隱山林的追求。他說“諸公自才杰,吾道正山林”,指出身為文人的他,選擇了歸隱山林,追求自己心靈的自由和寧靜。這也是宋代文人士大夫常常追求的一種境界,遠離塵囂,回歸自然。
詩中的“紫蓋三年綠,滄波萬里心”表達了對于歲月流轉的感慨。紫蓋指紫色的車帷,象征權貴的身份,而三年綠則表示時間的流逝。滄波萬里心則表達了詩人內心的追求和堅持,即使經歷了千山萬水,心中的志向依然堅定不移。
最后兩句“長安豈無路,塵起汙瑤簪”表達了對于歸隱生活的一種思考。長安是宋代的都城,象征著權力和名利。詩人說長安豈無路,意思是即使不從政不追求功名,也并非沒有其他出路。塵起汙瑤簪則暗示了名利之爭的浮躁和污濁,與歸隱山林的寧靜相對照。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季庸歸隱的送別,表達了詩人對于仕途和歸隱之間的選擇的思考和對于時代文化狀況的反思。詩人借用自然景物和古代典故,以簡練而精煉的語言,傳達了對于內心追求的堅持和對于人生選擇的思索。
“吾道正山林”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jì yōng fèng cí guī lǐ
送季庸奉祠歸里
zhāo dài chāng wén huà, wú rén tàn lù shěn.
昭代昌文化,無人嘆陸沈。
zhū gōng zì cái jié, wú dào zhèng shān lín.
諸公自才杰,吾道正山林。
zǐ gài sān nián lǜ, cāng bō wàn lǐ xīn.
紫蓋三年綠,滄波萬里心。
cháng ān qǐ wú lù, chén qǐ wū yáo zān.
長安豈無路,塵起汙瑤簪。
“吾道正山林”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