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簷響夜箏”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風簷響夜箏”全詩
壘空驚燕去,池凈襯鷗明。
野碓鳴秋杵,風簷響夜箏。
山中涼意早,蚊蚋已無聲。
分類:
《稼穡》汪宗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稼穡》是宋代文人汪宗臣所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農田的景象和農民的生活,表達了農民對收成的期望以及對多雨的不滿和對秋天來臨的期待。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稼穡病多雨,
多雨導致莊稼的生長受到了影響,
蕪菁種待晴。
農民種植的蕪菁(一種蔬菜)在等待晴天。
壘空驚燕去,
秋天來臨,堆積的稻草被燕子驚飛起來離去,
池凈襯鷗明。
池塘清澈,映襯著飛翔的海鷗。
野碓鳴秋杵,
田野中的杵臼敲擊出秋天的節拍,
風簷響夜箏。
風吹過屋檐,發出夜箏般的聲音。
山中涼意早,
山中的涼意早已降臨,
蚊蚋已無聲。
蚊蚋已經不再嗡嗡作響。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農田的景象,表達了對多雨帶來的困擾和對秋天來臨的期待。詩中的稼穡病多雨和蕪菁種待晴揭示了農民面臨的困境,多雨導致莊稼無法正常生長,農民不得不等待晴天才能繼續工作。而詩中的壘空驚燕去和池凈襯鷗明則展示了秋天的到來,燕子驚飛和飛翔的海鷗給田野帶來了一絲活力和變化。野碓鳴秋杵和風簷響夜箏則通過聲音的描繪,凸顯了秋天的氣息。最后,山中涼意早和蚊蚋已無聲給讀者帶來了深秋的感覺,蚊蚋停止嗡嗡的聲音意味著秋天已經到來,夏天的炎熱已經過去。
這首詩詞通過生動的描寫和聲音的運用,展示了農田景象和秋天的氣息,表達了農民對收成的期望和對秋天來臨的期待。同時,通過對自然的描繪,也傳達了作者對自然的敏感和對農民生活的關注。整首詩詞樸實自然,充滿了對田園生活和自然界的熱愛,給人一種寧靜和舒適的感覺。
“風簷響夜箏”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à sè
稼穡
jià sè bìng duō yǔ, wú jīng zhǒng dài qíng.
稼穡病多雨,蕪菁種待晴。
lěi kōng jīng yàn qù, chí jìng chèn ōu míng.
壘空驚燕去,池凈襯鷗明。
yě duì míng qiū chǔ, fēng yán xiǎng yè zhēng.
野碓鳴秋杵,風簷響夜箏。
shān zhōng liáng yì zǎo, wén ruì yǐ wú shēng.
山中涼意早,蚊蚋已無聲。
“風簷響夜箏”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