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城半稑穜”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孤城半稑穜”全詩
潮翻江漢轉,地扼楚淮沖。
平野頻烽火。
孤城半稑穜。
丹楹傍蕭寺,塵扆識高宗。
分類:
《金陵鳳凰臺》汪宗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金陵鳳凰臺》是一首宋代汪宗臣創作的詩詞。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龍虎勢稱雄,
鳳凰臺望濃。
潮翻江漢轉,
地扼楚淮沖。
平野頻烽火,
孤城半稑穜。
丹楹傍蕭寺,
塵扆識高宗。
詩意:
這首詩以金陵(現在的南京)為背景,描繪了金陵的壯麗景色和歷史滄桑。詩中通過描繪龍虎之勢、鳳凰臺的濃郁氛圍以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展現了金陵的繁榮和地位的崇高。同時,詩中還融入了對平野上頻繁燃起的烽火和孤城的形象描繪,表達了歷史上的戰亂和金陵城的堅守。最后兩句提到了丹楹傍蕭寺和塵扆識高宗,暗示了金陵作為南宋的都城,歷史上曾是宋高宗的居所。
賞析:
這首詩以富有雄渾氣勢的描寫方式,展現了金陵城的壯麗景色和歷史滄桑。通過運用富有象征意義的動物形象,如龍虎和鳳凰,詩人塑造了金陵城的威嚴和繁榮。潮翻江漢轉、地扼楚淮沖這樣的描寫,突顯了金陵的地理優勢和對周邊地區的控制力。平野頻烽火、孤城半稑穜的描繪則展現了歷史上戰亂頻發的景象和金陵城的堅守。
最后兩句提到的丹楹傍蕭寺和塵扆識高宗,為詩詞增加了歷史色彩。丹楹是宮殿中使用的一種紅色柱子,傍蕭寺表示金陵城附近有古寺廟。塵扆則指簾幕,識高宗指認識宋高宗。這些細節的描寫為詩詞增添了一層歷史的厚重感,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金陵城的敬仰和對宋高宗的臣服之情。
總體而言,這首詩通過對金陵城的描繪,展現了其繁榮和地位的崇高,同時也表達了歷史上的戰亂和金陵城的堅守。詩人通過生動的形象和歷史細節,將讀者帶入金陵的壯麗景色和悠久歷史中,給人以深深的感受和思考。
“孤城半稑穜”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īn líng fèng huáng tái
金陵鳳凰臺
lóng hǔ shì chēng xióng, fèng huáng tái wàng nóng.
龍虎勢稱雄,鳳凰臺望濃。
cháo fān jiāng hàn zhuǎn, dì è chǔ huái chōng.
潮翻江漢轉,地扼楚淮沖。
píng yě pín fēng huǒ.
平野頻烽火。
gū chéng bàn lù zhǒng.
孤城半稑穜。
dān yíng bàng xiāo sì, chén yǐ shí gāo zōng.
丹楹傍蕭寺,塵扆識高宗。
“孤城半稑穜”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
韻腳: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