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淳有大儒”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乾淳有大儒”全詩
至今十七篇,末學或不識。
乾淳有大儒,奏請非不力。
一時欠良遇,志士重嗟惜。
分類:
《上嚴廉訪十首》熊禾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上嚴廉訪十首》是宋代熊禾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春秋時代有忠臣,炎紹仍然被提及。
至今有十七篇,末學或許無法辨識。
乾淳時有大儒,奏章請求并非不努力。
一時之間缺乏良遇,志士們對此深感遺憾。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于歷史上忠臣炎紹的稱贊和對現實時代的思考。炎紹是春秋時代的一位忠臣,他的事跡至今仍被人們傳頌。作者提到了炎紹有十七篇的文章,但他自己可能無法辨識其中的意義,暗示自己的學識尚淺。然而,在乾淳時代有一位杰出的學者,他努力地上奏請求,以期得到更好的機遇。作者借此抒發了對于志士們在時機選擇上的遺憾和重視。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歷史和現實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對于忠臣和志士的敬佩之情。炎紹作為忠臣的形象,象征著忠誠和正直的品質,他的事跡在歷史上被長久傳頌。作者對于自己的末學之狀進行了自謙,強調了自己的學識有限。然而,他也提到了乾淳時代的大儒,暗示在當下的時代中,依然有志士們努力上奏請求,希望得到更好的機遇。詩詞通過反思歷史和當下,呈現出作者對于時機選擇的思考和對于志士們的敬佩,同時也流露出對于自身機遇的遺憾。整體上,這首詩詞既是對歷史人物的頌揚,也是對當代人們奮斗和追求機遇的鼓勵。
“乾淳有大儒”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àng yán lián fǎng shí shǒu
上嚴廉訪十首
chūn qiū dé zhōng chén, yán shào yóu yǒu shù.
春秋得忠臣,炎紹猶有述。
zhì jīn shí qī piān, mò xué huò bù shí.
至今十七篇,末學或不識。
gān chún yǒu dà rú, zòu qǐng fēi bù lì.
乾淳有大儒,奏請非不力。
yī shí qiàn liáng yù, zhì shì zhòng jiē xī.
一時欠良遇,志士重嗟惜。
“乾淳有大儒”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