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向江頭唱楚歌”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莫向江頭唱楚歌”全詩
湘靈正作南歸夢,莫向江頭唱楚歌。
分類:
作者簡介(劉鉉)

劉鉉(1394—1458)字宗器,別號假庵,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永樂十七年以善書征入翰林,筆法溫媚,推重一時。次年中順天府舉人,授中書舍人,預修三朝實錄,歷教習庶吉士,景帝立,歷侍講學士,國子監祭酒,天順元年進少詹事,卒于官。謹于言行,謚文恭。好學不輟,工詩善文,有《文恭公詩集》。卒年六十五。《名山藏、弇州續稿》其子劉瀚為官,亦能守父訓。
《題沈孟淵所藏王叔明竹(二首)》劉鉉 翻譯、賞析和詩意
《題沈孟淵所藏王叔明竹(二首)》是宋代劉鉉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風露生寒夜若何,
月高山館覺秋多。
湘靈正作南歸夢,
莫向江頭唱楚歌。
譯文:
風露生寒夜如何,
月高山館覺秋多。
湘靈正在南方歸夢,
不要在江邊唱楚歌。
詩意:
這首詩以詠懷的方式表達了作者對南方的思念和對故鄉的情感。詩中以秋夜為背景,描繪了寒夜中的風露,高掛的月亮和遠山。詩人通過描繪秋夜的寒冷和孤寂,表達了對南方溫暖的思念之情。湘靈指的是湖南地區的神靈,作者借用這一形象來象征自己的故鄉,表示自己正處在懷念故鄉的夢境中。最后一句"莫向江頭唱楚歌"則是告誡自己不要在陌生的地方唱起楚國的歌曲,表達了作者對離鄉之人應該保持深情內斂的態度。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和凝練的形象,表達了作者對故鄉的思念之情。通過寒夜、月亮和山川的描繪,詩人將自己置身于懷念之中,展現了對故鄉溫暖的向往和對陌生環境的不適感。詩中的"湘靈"一詞,既是湖南地區的地方形象,又是作者對故鄉的意象,帶有濃郁的鄉土情懷。最后一句"莫向江頭唱楚歌"則是詩人對自己的告誡,表達了在異鄉要保持自己的身份和情感的主張,呼吁離鄉者要保持深情內斂的態度,不忘本土文化的熱愛。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明確的意象和深情的情感,表達了作者對故鄉的深深眷戀和對離鄉生活的思考,展現了離鄉者的孤獨和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莫向江頭唱楚歌”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shěn mèng yuān suǒ cáng wáng shū míng zhú èr shǒu
題沈孟淵所藏王叔明竹(二首)
fēng lù shēng hán yè ruò hé, yuè gāo shān guǎn jué qiū duō.
風露生寒夜若何,月高山館覺秋多。
xiāng líng zhèng zuò nán guī mèng, mò xiàng jiāng tóu chàng chǔ gē.
湘靈正作南歸夢,莫向江頭唱楚歌。
“莫向江頭唱楚歌”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五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