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口寄庵中”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八口寄庵中”全詩
近卜陵陽隱,因懷龐德風。
百年耕隴上,八口寄庵中。
獨羨漁樵侶,能將出處同。
分類:
作者簡介(潘緯)
潘緯(生卒不詳) 唐大中元年(847)前后在世。湘南(今湖南衡陽、衡山等地)人。咸通年間(860~874)進士。善詩,尚苦吟,造語新奇,風格近似賈島,曾構思十年,成《古鏡詩》,中有“篆經千古澀,影瀉一堂寒”之句,為世傳誦。其名篇《中秋月》、《琴》錄入《全唐詩》,余多散失。
《寄題方山人陵陽別業》潘緯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寄題方山人陵陽別業》是唐代潘緯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方干有舊業,本在青溪東。
近卜陵陽隱,因懷龐德風。
百年耕隴上,八口寄庵中。
獨羨漁樵侶,能將出處同。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詩人潘緯離別陵陽時的心情和思考。他原本在青溪東擁有一片舊業,但近來他決定隱居于陵陽,并且受到了龐德的風范的啟發。詩人將自己百年來在農田中的艱辛勞作與養育八口之家寄托于庵中,表達出對田園生活的眷戀和對禪宗隱居者的羨慕之情。
賞析:
1. 詩人的離別之情:詩人離開了他原本的事業所在地,選擇了在陵陽隱居。這種離別之情在詩中通過描述他的舊業和隱居的原因得以體現,表達了他對舊時光和過去生活的懷念。
2. 龐德的風范:詩中提到龐德,他是一個受到尊敬的人物。詩人因懷念龐德的風范而選擇了隱居生活,這體現了他對龐德道德和品質的向往,并且希望能夠通過隱居來追求內心的寧靜和高尚的境界。
3. 田園生活的向往:詩人在詩中表達了對田園生活的眷戀之情。他將自己百年來的耕作和家庭生活寄托于庵中,表明他對田園生活的向往和對世俗紛擾的厭倦。詩人羨慕漁樵的生活,認為他們能夠自由自在地生活,與自然為伴。
4. 禪宗隱居的追求:詩人通過選擇隱居生活,表達了對禪宗隱居者的羨慕和向往。他希望能夠擺脫塵世的煩惱,尋求內心的寧靜和靈性的滿足。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離別舊業、選擇隱居的心情,展現了他對田園生活和禪宗隱居的向往和羨慕之情。通過對詩中意象的描繪和情感的表達,詩人成功地傳遞了他對自然、寧靜和高尚生活的追求。
“八口寄庵中”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tí fāng shān rén líng yáng bié yè
寄題方山人陵陽別業
fāng gàn yǒu jiù yè, běn zài qīng xī dōng.
方干有舊業,本在青溪東。
jìn bo líng yáng yǐn, yīn huái páng dé fēng.
近卜陵陽隱,因懷龐德風。
bǎi nián gēng lǒng shàng, bā kǒu jì ān zhōng.
百年耕隴上,八口寄庵中。
dú xiàn yú qiáo lǚ, néng jiāng chū chù tóng.
獨羨漁樵侶,能將出處同。
“八口寄庵中”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仄韻) 去聲一送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