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枝落布衾”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風枝落布衾”全詩
長日林中臥,風枝落布衾。
時憐野漁唱,復愛幽蟬吟。
孤酌還乘興,臨流理素琴。
分類:
作者簡介(潘緯)
潘緯(生卒不詳) 唐大中元年(847)前后在世。湘南(今湖南衡陽、衡山等地)人。咸通年間(860~874)進士。善詩,尚苦吟,造語新奇,風格近似賈島,曾構思十年,成《古鏡詩》,中有“篆經千古澀,影瀉一堂寒”之句,為世傳誦。其名篇《中秋月》、《琴》錄入《全唐詩》,余多散失。
《夏日溪堂》潘緯 翻譯、賞析和詩意
《夏日溪堂》是唐代詩人潘緯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夏日溪堂
村居無廣廈,松竹自成陰。
長日林中臥,風枝落布衾。
時憐野漁唱,復愛幽蟬吟。
孤酌還乘興,臨流理素琴。
譯文:
在村居沒有寬敞的房舍,松竹自然形成了濃陰。
漫長的白天,我躺在林間,風吹落樹枝覆蓋著我的褥子。
我時常喜歡野漁人的歌唱,也喜歡幽靜的蟬鳴。
獨自品酒,我順應著心情,坐在溪流旁彈奏素琴。
詩意和賞析:
《夏日溪堂》通過描繪一個村居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閑適生活的向往之情。
詩中的村居沒有寬敞的房舍,但松竹的繁茂提供了清涼的遮蔭,給人一種宜人的感覺。詩人選擇長日林中臥,享受大自然的寧靜和清涼。他將風吹落的樹枝當做褥子,展現了他對簡樸生活的追求。
詩中的野漁人的歌唱和幽蟬的吟唱,都是大自然的聲音,讓詩人感到時光的流轉和生活的美好。這些自然聲音與詩人內心的寧靜相呼應,使他感到歡愉和滿足。
最后兩句描述了詩人在溪流邊獨自飲酒,憑借著自己的興致彈奏素琴。這種孤獨的飲酒和彈琴,成為詩人自娛自樂的方式,也是他對閑適自在生活的追求和享受。
整首詩以清新淡雅的語言,描繪了一個寧靜而自由的村居景象,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和閑適生活的向往。通過對自然聲音的贊美和對簡樸生活的追求,詩人展現了一種恬靜和滿足的心境,同時也呼喚人們回歸自然、追求內心寧靜的生活方式。
“風枝落布衾”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à rì xī táng
夏日溪堂
cūn jū wú guǎng shà, sōng zhú zì chéng yīn.
村居無廣廈,松竹自成陰。
cháng rì lín zhōng wò, fēng zhī luò bù qīn.
長日林中臥,風枝落布衾。
shí lián yě yú chàng, fù ài yōu chán yín.
時憐野漁唱,復愛幽蟬吟。
gū zhuó hái chéng xìng, lín liú lǐ sù qín.
孤酌還乘興,臨流理素琴。
“風枝落布衾”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