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獨聽猿”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明朝獨聽猿”全詩
別夜俱聞雨,殘秋自出門。
水橫芳草渡,煙蔽夕陽村。
應念千山外,明朝獨聽猿。
分類:
作者簡介(趙湘)

趙湘(959-993),字叔靈,祖籍南陽(《南陽集》卷一《后感知賦序》),居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據《宋詩紀事》卷五)。太宗淳化三年(992)進士,授廬江尉。四年卒,年三十三(《景文集》卷四五《南陽集序》)。其后以孫趙抃貴,追贈司徒。湘之文掃除排俗,有孫、李遺風。趙湘詩風骨蒼秀。
《別所知》趙湘 翻譯、賞析和詩意
《別所知》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趙湘。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無法尋得知音,
離別只會令人心魂俱消。
離別的夜晚都能聽到雨聲,
殘秋時節自己出門。
水面橫跨芳草,渡過去,
煙霧遮蔽夕陽的村莊。
應該思念遠在千山之外,
明日早晨只能獨自聆聽猿鳴。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與知音的離別之痛和對離別帶來的孤獨和寂寞的感受。詩中的“知音”指的是心靈相通的朋友或知己,作者感嘆在離別后無法再尋得這樣一位知音。詩人在離別的夜晚聽到雨聲,感受到了孤獨和悲傷,同時詩中也描繪了殘秋時節的景象,描繪了水面上芳草的景色和夕陽被煙霧遮蔽的村莊。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在明天清晨思念遠在千山之外的人,只能獨自聆聽猿鳴,強調了離別后的孤獨和無奈。
賞析:
《別所知》是一首抒情的離別詩,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情感與孤獨。詩中的描寫具有鮮明的意境,通過雨聲、芳草、煙霧和夕陽等形象,營造出一種凄涼的氛圍,使讀者能夠感受到作者內心的孤獨和無奈。詩人對知音的思念和離別之痛的抒發,讓人產生共鳴,引起讀者的共情。整篇詩以簡潔、凝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內心深處的情感,給人以深思和感傷之感。
該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離別之痛和孤獨的情感,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使詩情更加深沉。整體上,這首詩流露出作者對知音的珍惜和離別的無奈之情,以及與自然景物的交融,展現了宋代詩詞的特點和風格。
“明朝獨聽猿”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ié suǒ zhī
別所知
zhī yīn bù kě dé, cǐ qù dàn xiāo hún.
知音不可得,此去但消魂。
bié yè jù wén yǔ, cán qiū zì chū mén.
別夜俱聞雨,殘秋自出門。
shuǐ héng fāng cǎo dù, yān bì xī yáng cūn.
水橫芳草渡,煙蔽夕陽村。
yīng niàn qiān shān wài, míng cháo dú tīng yuán.
應念千山外,明朝獨聽猿。
“明朝獨聽猿”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