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今真贗不難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即今真贗不難憑”全詩
總輯舊聞為博議,即今真贗不難憑。
分類:
《蘭亭題詠》李兼 翻譯、賞析和詩意
《蘭亭題詠》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李兼。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自從繭紙殉昭陵,
定武流傳賸得名。
總輯舊聞為博議,
即今真贗不難憑。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蘭亭,一個歷史上著名的地方。作者通過簡潔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表達了對蘭亭的贊美和思考。
賞析:
這首詩詞以蘭亭為背景,通過描述蘭亭的歷史和傳承,表達了作者對歷史的思考和對真實與虛假的辨別。
首句"自從繭紙殉昭陵"描繪了一個殉葬的場景,繭紙是古代殉葬儀式中用來模擬人體的紙質人偶。"殉昭陵"指的是為了祭祀昭陵而執行的殉葬儀式。這句表達了對歷史傳承的敬意和對逝去時光的懷念。
接著,詩句"定武流傳賸得名"描述了蘭亭的名聲和流傳。蘭亭是東晉文學家王羲之的故居,他在蘭亭舉辦了一次著名的飲宴,并寫下了《蘭亭集序》。這次飲宴和《蘭亭集序》的流傳使得蘭亭名聲大噪,成為文人雅士向往的地方。
"總輯舊聞為博議"一句表達了作者對于古代文獻的收集整理和研究的態度。"總輯"指的是匯總整理,"舊聞"指的是古代的傳聞和歷史故事。作者認為將這些舊聞收集起來,并進行深入的討論和研究是很有價值的。
最后一句"即今真贗不難憑"表達了作者對真實與虛假的判斷。"真贗"指的是真實和虛假,"不難憑"表示辨別起來并不難。這句詩表達了作者對于歷史的審視,他認為通過深入研究,人們可以準確判斷歷史中的真實和虛假。
綜合來看,《蘭亭題詠》通過對蘭亭的描述和對歷史的思考,表達了作者對歷史傳承的敬意和對真實與虛假的辨別能力的肯定。這首詩詞既具有歷史意義,又體現了詩人對于人文精神的追求和思考。
“即今真贗不難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án tíng tí yǒng
蘭亭題詠
zì cóng jiǎn zhǐ xùn zhāo líng, dìng wǔ liú chuán shèng dé míng.
自從繭紙殉昭陵,定武流傳賸得名。
zǒng jí jiù wén wèi bó yì, jí jīn zhēn yàn bù nán píng.
總輯舊聞為博議,即今真贗不難憑。
“即今真贗不難憑”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蒸 (仄韻) 去聲二十五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