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樓臺鎖翠煙”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楊柳樓臺鎖翠煙”全詩
楊花簾幕撲香綿。
佳人何處隔江山。
芳草已生千里恨,玉笙吹徹五更寒。
夜深和淚倚闌干。
分類: 浣溪沙
作者簡介(趙雍)

趙雍,元代書畫家。字仲穆,湖州(今屬浙江)人。父趙孟頫,故元翰林學士承旨,贈榮祿大夫,江浙等處中書省平章政事,贈魏國公,詣文敏。母管氏,贈魏國夫人。趙雍以父蔭入仕,官至集賢待制、同知湖州路總管府事。書畫繼承家學,趙孟頫嘗為幻住庵寫金剛經未半,雍足成之,其聯續處人莫能辨。妣劉氏,封歸安縣君,三子,鳳,麟,燕;一女淑瑞 適錢塘崔復。擅山水,尤精人物鞍馬,亦作界畫。書善正、行、草,亦長篆書。精鑒賞。傳世作品有《蘭竹圖》、《溪山漁隱》等。
《浣溪沙》趙雍 翻譯、賞析和詩意
《浣溪沙》是元代趙雍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我為您提供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楊柳樓臺鎖翠煙。
楊花簾幕撲香綿。
佳人何處隔江山。
芳草已生千里恨,
玉笙吹徹五更寒。
夜深和淚倚闌干。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江南春景的畫面,以及詩人對離別的思念之情。詩中的楊柳樓臺是被翠綠的煙霧所遮掩,楊花的簾幕撲面而來,散發著芬芳的氣息。然而,佳人卻在遠處,隔著江山相隔。詩人懷著千里之恨,感嘆芳草已生而無人與之共賞。在寒冷的深夜,玉笙的聲音劃破寧靜,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寂和憂傷。夜深人靜時,詩人倚在欄桿上,淚水與思念交織在一起。
賞析:
這首詩詞以清新的筆觸描繪了江南春天的美景,同時融入了詩人的離愁別緒。詩中的楊柳、翠煙、芳草等意象,以及玉笙的聲音,都展示了元代詩歌獨特的藝術風格。通過細膩的描寫,詩人將自然景物與人情感融合在一起,表達了他對離別的思念之情。
詩中的“楊柳樓臺鎖翠煙”形象生動地描繪了楊柳綠意蔥蘢的景象,給人以一種清新、寧靜的感覺。而“楊花簾幕撲香綿”則通過花香撲鼻的描寫,進一步增加了春天的氣息。詩人以此將讀者帶入了一個宛如畫卷般的江南春色之中。
然而,詩人所思念的佳人卻隔著江山相隔,這種離別之情在詩中表現得淋漓盡致。“芳草已生千里恨”一句中,芳草的生長象征著季節的更替,卻也喚起了詩人對佳人的思念之情。同時,玉笙的聲音在深夜中響徹,給人以寒冷孤寂的感覺,進一步強調了詩人內心的憂傷。
最后一句“夜深和淚倚闌干”,通過詩人倚在欄桿上的姿態,以及淚水的流淌,表達了詩人深夜時內心的悲傷和無奈。整首詩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江南春天的美景,同時通過離別的情感線索,體現了詩人對愛人的思念之情,給人以深情雋永的感受。
“楊柳樓臺鎖翠煙”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uàn xī shā
浣溪沙
yáng liǔ lóu tái suǒ cuì yān.
楊柳樓臺鎖翠煙。
yáng huā lián mù pū xiāng mián.
楊花簾幕撲香綿。
jiā rén hé chǔ gé jiāng shān.
佳人何處隔江山。
fāng cǎo yǐ shēng qiān lǐ hèn, yù shēng chuī chè wǔ gēng hán.
芳草已生千里恨,玉笙吹徹五更寒。
yè shēn hé lèi yǐ lán gān.
夜深和淚倚闌干。
“楊柳樓臺鎖翠煙”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