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鳥下平蕪”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一鳥下平蕪”全詩
鴟夷已浮江,滕王不可呼。
沉沉數千載,一鳥下平蕪。
¤
分類:
《姑蘇懷古(和陳惟寅韻)》王蒙 翻譯、賞析和詩意
《姑蘇懷古(和陳惟寅韻)》是元代作家王蒙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金精發奇氣,
劍去虎亦無。
鴟夷已浮江,
滕王不可呼。
沉沉數千載,
一鳥下平蕪。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姑蘇(即蘇州)古城的壯麗景色,并流露出對歷史滄桑的思考。作者通過描述金精(指金光燦爛的陽光)散發著奇特的氣息,表示姑蘇古城曾經的輝煌與繁榮。即使沒有守護的劍,虎也無法侵襲這里。鴟夷(古代的一種神鳥)已經在江上飛翔,滕王(指古代的滕王閣)已經不再存在,無法呼喚他的存在。這座城市沉沉沉浸在幾千年的歷史之中,而一個小鳥降落在平靜的蕪湖之上,顯得格外微小。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凝練的語言描繪了姑蘇古城的景色和歷史。金精的形象象征著古城的燦爛和繁榮,劍和虎的對比則表達了城市的堅固和安全。鴟夷和滕王的消失暗示了歷史的變遷和人事的更替。整首詩以幾個簡短的景物描寫,勾勒出了一個莊嚴而悠久的歷史畫卷。通過描述一個小小的鳥降落在平靜的蕪湖之上,表達出時間的流轉和人事的渺小。這種對歷史的思考和對時間的感悟,使得這首詩詞具有深遠的意義,引發讀者對人生和歷史的思考。
這首詩詞通過簡練的語言和意象的運用,揭示了姑蘇古城的歷史底蘊和滄桑感,同時也反映了作者對歷史變遷和人生無常的思考。它以簡潔、深沉的表達方式,給人以思考和共鳴的空間,展現了王蒙作為一位元代作家的才華和詩歌的魅力。
“一鳥下平蕪”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ū sū huái gǔ hé chén wéi yín yùn
姑蘇懷古(和陳惟寅韻)
jīn jīng fā qí qì, jiàn qù hǔ yì wú.
金精發奇氣,劍去虎亦無。
chī yí yǐ fú jiāng, téng wáng bù kě hū.
鴟夷已浮江,滕王不可呼。
chén chén shù qiān zǎi, yī niǎo xià píng wú.
沉沉數千載,一鳥下平蕪。
¤
“一鳥下平蕪”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