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根桃葉爭春媚”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桃根桃葉爭春媚”全詩
相別去年時。
如今重觀春風面,此年時、消瘦些兒。
天上玉堂何在,人間金鼎頻移。
風塵不染素羅衣。
脈脈倚柴扉。
桃根桃葉爭春媚,盡教他、濃抹胭脂。
老我揚州何遜,隴頭誰為題詩。
分類: 風入松
作者簡介(謝應芳)

謝應芳(1295~1392)元末明初學者。字子蘭,號龜巢,常州武進(今屬江蘇)人。自幼鉆研理學,隱白鶴溪上,名其室為“龜巢”,因以為號。授徒講學,議論必關世教,導人為善,元末避地吳中,明興始歸,隱居芳茂山,素履高潔,為學者所宗,有《辨惑編》、《龜巢稿》等。
《風入松 梅花》謝應芳 翻譯、賞析和詩意
《風入松 梅花》是元代謝應芳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風入松 梅花
歲寒心事舊相知,
相別去年時。
如今重觀春風面,
此年時、消瘦些兒。
天上玉堂何在,
人間金鼎頻移。
風塵不染素羅衣,
脈脈倚柴扉。
桃根桃葉爭春媚,
盡教他、濃抹胭脂。
老我揚州何遜,
隴頭誰為題詩。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歲寒心事的感嘆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展現了作者對過往歲月的思念和對當下境況的感嘆。
詩的開篇,作者感慨歲寒心事,表達了自己內心的憂愁和苦悶。他們與相知的人在去年相別,如今再次相見,作者在春風中重新審視自己的面容,感嘆歲月帶來的消瘦和變遷。
接著,詩中出現了天上玉堂和人間金鼎的形象。這里是對官場的暗示,玉堂和金鼎代表著權力和地位。作者覺得玉堂已不復存在,金鼎也被頻繁更迭,暗示著社會的變遷和權勢的不穩定。作者對風塵不染素羅衣的自我評價,表達了他清貧無權的境遇,同時也強調了自己的純潔和堅守。
最后兩句以桃根桃葉的爭春媚為象征,表達了作者對現實社會中濃抹胭脂、媚俗之風的不滿。詩的結尾,作者自稱老我揚州何遜,隴頭誰為題詩,表達了作者對自己身份和地位的自謙,并且探討了題詩的意義和價值。
整體而言,這首詩詞以對過往歲月的懷念和對當下社會現實的思考為主題,通過描寫個人情感和社會變遷,表達了作者對于時光流轉和人事變遷的感慨。同時,詩中也蘊含了對權勢浮躁和媚俗風氣的批判,展現了作者對純潔和淡泊的追求。
“桃根桃葉爭春媚”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ēng rù sōng méi huā
風入松 梅花
suì hán xīn shì jiù xiāng zhī.
歲寒心事舊相知。
xiāng bié qù nián shí.
相別去年時。
rú jīn zhòng guān chūn fēng miàn, cǐ nián shí xiāo shòu xiē ér.
如今重觀春風面,此年時、消瘦些兒。
tiān shàng yù táng hé zài, rén jiān jīn dǐng pín yí.
天上玉堂何在,人間金鼎頻移。
fēng chén bù rǎn sù luó yī.
風塵不染素羅衣。
mò mò yǐ chái fēi.
脈脈倚柴扉。
táo gēn táo yè zhēng chūn mèi, jǐn jiào tā nóng mǒ yān zhī.
桃根桃葉爭春媚,盡教他、濃抹胭脂。
lǎo wǒ yáng zhōu hé xùn, lǒng tóu shuí wèi tí shī.
老我揚州何遜,隴頭誰為題詩。
“桃根桃葉爭春媚”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