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陽臺下草蕭蕭”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景陽臺下草蕭蕭”全詩
江圍大地蟠三楚,石偃孤城見六朝。
落日不將遺恨去,秋風能使旅魂消。
忘情只有龍河柳,煙雨年年換舊條。
分類:
《題金陵》陸仁 翻譯、賞析和詩意
《題金陵》是元代作家陸仁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麗正門當天闕高,
景陽臺下草蕭蕭。
江圍大地蟠三楚,
石偃孤城見六朝。
落日不將遺恨去,
秋風能使旅魂消。
忘情只有龍河柳,
煙雨年年換舊條。
詩意:
這首詩以金陵(現代南京)為題材,描繪了金陵城的壯麗景色和悠久歷史。作者通過對景物的描寫,表達了對金陵城的熱愛和思念之情。詩中表達了作者對金陵城的情感,以及時間的變遷對城市的影響。
賞析:
1. 第一句描述了金陵城的正門,形容其高聳入云的壯麗景象,展現了城市的雄偉氣勢。
2. 第二句描繪了金陵城景陽臺下的草地,草木凋零,給人一種凄涼的感覺。
3. 第三句以江水環繞的景象,暗示了金陵城所處的位置,即承載著歷史的江南地區。
4. 第四句描述了金陵城石偃山上的孤城,可以看到曾經的六朝繁華。這里指的是南朝六個王朝的歷史遺跡。
5. 第五句表達了作者對金陵城的不舍之情,暗示著憂傷和遺憾。
6. 第六句通過秋風的比喻,表示時間的流逝,旅人的往來,暗示著旅途中的孤寂和消磨。
7. 第七句以金陵城內的龍河柳為象征,表達了作者對金陵城的深情厚意,將忘情寄托于此。
8. 最后一句以煙雨交替的景象,暗示了歲月更迭,但金陵城的歷史和風貌卻依舊不變。
整首詩通過對金陵城的描繪,展現了作者對這座城市的深情厚意和對歷史的敬仰。同時,詩中也融入了對時間流轉和人事變遷的思考,表達了對歲月的感慨和對過往的留戀之情。這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通過景物描寫和抒發情感的手法,給讀者帶來了一種深沉而富有詩意的感受。
“景陽臺下草蕭蕭”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jīn líng
題金陵
lì zhèng mén dàng tiān quē gāo, jǐng yáng tái xià cǎo xiāo xiāo.
麗正門當天闕高,景陽臺下草蕭蕭。
jiāng wéi dà dì pán sān chǔ, shí yǎn gū chéng jiàn liù cháo.
江圍大地蟠三楚,石偃孤城見六朝。
luò rì bù jiāng yí hèn qù, qiū fēng néng shǐ lǚ hún xiāo.
落日不將遺恨去,秋風能使旅魂消。
wàng qíng zhǐ yǒu lóng hé liǔ, yān yǔ nián nián huàn jiù tiáo.
忘情只有龍河柳,煙雨年年換舊條。
“景陽臺下草蕭蕭”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二蕭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