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與同居打鬧”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不與同居打鬧”全詩
笑欣悲怨類咆哮。
正是豺狼虎豹。
不與同居打鬧,回頭便載青包。
恁隨云步訪三茅。
同話清虛道教。
分類: 西江月
《西江月》王哲 翻譯、賞析和詩意
《西江月·悟徹兒孫偉貌》是元代詩人王哲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悟徹兒孫偉貌,
奪衣白奪餐肴。
笑欣悲怨類咆哮,
正是豺狼虎豹。
不與同居打鬧,
回頭便載青包。
恁隨云步訪三茅,
同話清虛道教。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述了一個人的境遇和心境。詩中的主人公名叫悟徹,他的后代形貌偉大,奪取衣食不愁。然而,他們的笑聲中卻透露出欣慰、悲哀和憤怒,仿佛是豺狼、虎豹一般兇猛。他們不與其他人同居,也不與他人爭斗,而是選擇了回到故鄉,背起行囊離去。他們像云一樣漫步于三茅山,與道教士人一起談論清凈虛無的道教思想。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富裕家庭的后代,在物質富足的同時,內心卻充滿焦慮和不滿。他們的笑聲中既有欣喜的情緒,也有悲憤的情緒,表明他們的內心體驗復雜而矛盾。詩中的豺狼、虎豹形象象征著他們內心的狂傲和野性,暗示著他們對現實社會的不滿和反叛。
詩人通過描述主人公的選擇,即離開家鄉、追求清凈和虛無的道教思想,表達了一種對塵世繁華的厭倦和對精神追求的渴望。主人公回歸故里,背起行囊,象征著他們放下物質欲望,追求心靈的自由和寧靜。而三茅山則象征著道教的圣地,主人公與道教士人的交談,體現了他們對清凈虛無之道的追尋和探索。
整首詩詞通過用富有象征意味的語言和意象,描繪了主人公的內心世界和人生選擇,反映了元代社會中一部分人對物質追求的反思和對精神追求的追尋。通過對豪門富貴后代的形象描繪,詩人表達了一種對現實社會虛妄和浮華的批判,強調了追求內心寧靜和真理的重要性。
“不與同居打鬧”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ī jiāng yuè
西江月
wù chè ér sūn wěi mào, duó yī bái duó cān yáo.
悟徹兒孫偉貌,奪衣白奪餐肴。
xiào xīn bēi yuàn lèi páo xiào.
笑欣悲怨類咆哮。
zhèng shì chái láng hǔ bào.
正是豺狼虎豹。
bù yǔ tóng jū dǎ nào, huí tóu biàn zài qīng bāo.
不與同居打鬧,回頭便載青包。
nèn suí yún bù fǎng sān máo.
恁隨云步訪三茅。
tóng huà qīng xū dào jiào.
同話清虛道教。
“不與同居打鬧”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九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