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山光接水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四面山光接水光”全詩
繡衣總馬駐平崗。
一川野色迷秋色,四面山光接水光。
花作陣,酒為漿。
晉祠風物正重陽。
殷勒留住黃華使,同放乾坤入醉
分類: 鷓鴣天
作者簡介(姜彧)
姜彧(1218~1293) 字文卿。本萊州萊陽人,其父姜椿與歷城張榮有舊,因避戰亂投奔張榮,遂舉家遷往濟南。姜彧聰穎好學,張榮愛其才,納為左右司知事,不久升其為郎中斷事官、參議官。后改知濱州,課民種桑,新桑遍野,人號“太守桑”。至元間,累官至行臺御史中丞。至元五年(1268年),姜彧被拜為治書侍御史。兩年后出任河北河南道提刑按察使,又改任信州路(治今江西上饒)總管。后累官至陜西漢中、河東山西道提刑按察使,行臺御史中丞。后以老病辭官,歸故里濟南。不久奉命任燕南河北道提刑按察使。至元三十年(1293年)二月病卒。存詞四首,皆賴晉祠石刻以傳,見清方履篯《金石萃編補》。
《鷓鴣天 晉祠石刻二闕》姜彧 翻譯、賞析和詩意
《鷓鴣天 晉祠石刻二闕》是元代詩人姜彧的作品。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滿谷蕭蕭落葉黃。
繡衣總馬駐平崗。
一川野色迷秋色,
四面山光接水光。
花作陣,酒為漿。
晉祠風物正重陽。
殷勒留住黃華使,
同放乾坤入醉。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秋天的景色,表達了作者對晉祠山的贊美和對重陽節的祝福。詩中通過描寫自然景色和人們的歡聚來表達出對美好時光的追求。
賞析:
這首詩詞采用了簡潔明快的語言,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人們的活動,給人以生動的畫面感。下面是對詩詞的逐句賞析:
滿谷蕭蕭落葉黃:描繪了秋天的景色,滿谷中黃葉飄落,蕭瑟凄涼的氣息撲面而來。
繡衣總馬駐平崗:形容了人們的歡聚場景,馬兒停在平坦的崗地上,騎著繡衣的人們聚集在一起。
一川野色迷秋色:描繪了秋天的景色,原野的色彩與秋天的色彩交織在一起,使人看不清楚。
四面山光接水光:形容了山與水的美景,四周的山光與水光相接,營造出壯麗的景觀。
花作陣,酒為漿:描繪了人們歡聚的場景,花朵布置成陣,酒意濃烈,人們歡暢地享受著美好時光。
晉祠風物正重陽:表達了對晉祠山的贊美,晉祠山的景物在重陽節這個美好的時刻顯得特別鮮艷。
殷勒留住黃華使:黃華使指的是重陽節時的菊花。這句話表達了作者希望時光停留在美好的瞬間,不讓重陽節的喜慶氣氛消散。
同放乾坤入醉:表達了作者的豪情和放縱,希望與大家一同享受美好的時光,盡情暢飲,忘卻塵世的煩惱。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秋天景色和人們歡聚的描繪,表達了對晉祠山的贊美和對重陽節的祝福,展現了作者對美好時光的向往和追求。
“四面山光接水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è gū tiān jìn cí shí kè èr quē
鷓鴣天 晉祠石刻二闕
mǎn gǔ xiāo xiāo luò yè huáng.
滿谷蕭蕭落葉黃。
xiù yī zǒng mǎ zhù píng gǎng.
繡衣總馬駐平崗。
yī chuān yě sè mí qiū sè, sì miàn shān guāng jiē shuǐ guāng.
一川野色迷秋色,四面山光接水光。
huā zuò zhèn, jiǔ wèi jiāng.
花作陣,酒為漿。
jìn cí fēng wù zhèng chóng yáng.
晉祠風物正重陽。
yīn lēi liú zhù huáng huá shǐ, tóng fàng qián kūn rù zuì
殷勒留住黃華使,同放乾坤入醉
“四面山光接水光”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