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人忽吹笛”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何人忽吹笛”全詩
倒之煮團月,還以浴繁星。
一鶴從受戒,群龍來聽經。
何人忽吹笛,使我松間醒。
分類:
作者簡介(釋敬安)

釋敬安(1851-1912)近代愛國詩僧。俗名黃讀山,字福馀,法名敬安,字寄禪,湖南湘潭縣雁坪鄉銀湖塘人。少以孤貧出家,致力詩文,得王闿運指授,才思日進,入“碧湘詩社”。曾于寧波阿育王寺剜臂肉燃燈供佛,并燒二指使駢,自號八指頭陀,曾任浙江天童寺方丈。辛亥革命后,當選為中華佛教總會會長,時湖南等地發生寺產糾紛,應眾邀入京請愿,到京未達目的,即卒于法源寺。生平頗有詩名,歿后楊度為刻《八指頭陀詩文集》。
《夢洞庭》釋敬安 翻譯、賞析和詩意
《夢洞庭》是清代釋敬安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昨夜汲洞庭,
君山青入瓶。
倒之煮團月,
還以浴繁星。
一鶴從受戒,
群龍來聽經。
何人忽吹笛,
使我松間醒。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在夢中的一番奇幻景象。他在夢中汲取洞庭湖的水,將君山的清泉倒入一個瓶子中。他用這水煮沸著團團明亮的月亮,然后用它來沐浴繁星。詩中還描繪了一只鶴從受戒開始自由飛翔,一群龍前來聆聽佛經。突然間,有人吹起笛子,將作者從夢中的松樹林中喚醒。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奇幻的意象和夢幻的場景,營造出一種超脫塵俗、超越現實的氛圍。作者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使詩中的景象充滿了詩意和想象力。
首句"昨夜汲洞庭,君山青入瓶"描述了作者在夢中汲取洞庭湖的水,君山的清泉進入瓶中,展現了作者對自然的親近和探索。
接著的兩句"倒之煮團月,還以浴繁星"通過借景描寫,將煮沸的水象征為明亮的月亮,用它來洗滌星空,表達了作者對宇宙之美的贊嘆和向往。
詩的后半部分出現了佛教的意象,一只鶴從受戒開始自由自在地飛翔,群龍前來聆聽佛經。這些景象象征著宗教信仰和超脫塵世的追求,展示了作者對精神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最后兩句"何人忽吹笛,使我松間醒"揭示了一個突然的干擾,有人吹起笛子,將作者從夢境中喚醒。這句詩意驀然清醒,意味著夢幻和現實之間的對比,也暗示了作者對人生的思考和沉思。
整首詩詞以奇幻的場景和象征手法勾勒出了作者內心的情感和思想,表達了對自然、宗教以及人生的追求和思考。它展示了作者在清凈和迷幻之間徘徊,追求真理和超越塵世的精神境界。
“何人忽吹笛”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èng dòng tíng
夢洞庭
zuó yè jí dòng tíng, jūn shān qīng rù píng.
昨夜汲洞庭,君山青入瓶。
dào zhī zhǔ tuán yuè, hái yǐ yù fán xīng.
倒之煮團月,還以浴繁星。
yī hè cóng shòu jiè, qún lóng lái tīng jīng.
一鶴從受戒,群龍來聽經。
hé rén hū chuī dí, shǐ wǒ sōng jiān xǐng.
何人忽吹笛,使我松間醒。
“何人忽吹笛”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二錫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